第四百八十七章 卿有首辅之才(4 / 6)
,并不一定做不好阁老。”
“这就是你想去做一任县令的缘故?”卢承烈脸上露出深思之色来,这种情况他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种言语就是卢照辞也没有对他说过,可是今日在狄仁杰这里听说了,不由的让他感到一丝震动。更为重要的是,让他对狄仁杰更加的重视了,能有这种胸怀的人,在整个大唐几乎是很难找到的。
“咳咳,殿下,学生还很年轻,宣德殿行走的官位虽然是六品,但是却是宣德殿的成员,有此进入宣德殿辅政大臣的位置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那些翰林学士们第一步也是成为宣德殿行走,以此作为辅政大臣的必经之路,臣不过二十多岁,岂能成为宣德殿行走。”狄仁杰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固然县令作为帝国最基层的官员关系甚大,而年纪轻轻就成为宣德殿行走,为他人所注目,为他人所嫉妒,这也不是狄仁杰想要达到的目的,只是刚才在卢承烈面前不好表示罢了。
“原来如此,倒是孤唐突了。”卢承烈恍然大悟,点了点头。也许在大唐开创初期,卢照辞还在征战天下的时候,只要有才能的人,无论年纪是多大,只要有才能,对大业有帮助,都会进入卢照辞的麾下,按照才能的高低来排座次,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人会说话的,但是现在却不同,大唐王朝已经走向正轨了,科举制度也逐渐的深入人心,在官场上,讲究才能的同时,更多的是要讲究资历。一般的科道进入官场,成为翰林编修,然后进入礼部等衙门进行锻炼之后,最后才外放刺史等官位,最后成为各部的尚书堂官,最后才有可能进入宣德殿中成为辅政大臣。基本上,大唐的官场上就是这么安排的,骤然将一个学子提升到宣德殿行走的位置,确实有点不恰当,尽管在贞观一朝选官,还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但是越到后来,这种随意选官的制度也即将走向正规化,就是贞观天子也避免随意选官,已经很久都没有因为对方有特殊的才能而选取官员的。这个时候骤然将狄仁杰提拔上来,不但帮不了对方,还有可能害了对方。
“多谢殿下面谅。”狄仁杰赶紧拱手说道。
“虽然如此,但是这段时间,你必须呆在孤的身边,等这边的事情结束了,孤会只会宣德殿、吏部让你下去做一任知县的。”卢承烈却摇了摇头,说道:“这段时间,长安城内必定是风起云涌,若是论治国安邦,也许很少有人能比的上他们的,但是对军事方面的了解,以前还有一个杜如晦,但是杜如晦已经去世了,凉王又不在孤身边,孤身边也缺少一个人,你就先留下来吧!”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