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太原王做法曹(5 / 6)
有想到,刚刚还和他笑呵呵的王珪转眼之间,就变了一副模样。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对与韦挺提拔他的恩情不但没有任何的感激,反而心中更是咒骂不已。一个法曹才几品官,莫说与韦挺这个宣德殿重臣相比较,就是在刑部,一个侍郎、员外郎等等都可以再他头上拉屎撒尿的。王珪是何人,就在几年前,在李渊称帝的时候,他的位置也仅仅是在裴寂之下,在朝廷之中,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宣德殿内长孙无忌或者崔仁师这个位置,那韦挺见到他就是奴才见到主子一样,拍马屁还来不及的。哪里会像今日这样,王珪亲自上门等候,然后像条狗一样,叼着主人上次的骨头,高高兴兴的躲在一边享用去了。只不过可惜的是,他王珪并不是一只狗,他是太原王氏的掌舵人,一块骨头是不能满足自己的胃口的。他要得到更多的东西。
“若是这般下去,我太原王氏恐怕要成为长安城的笑柄了。”王珪眉头紧皱,他这个时候处在危难阶段,若是接了,天下有数的高门大姓之主居然仅仅是做了一个刑部的法曹,传到外面去,恐怕在长安城内都会引起一阵轰动;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若是不做这个法曹,恐怕日后再也没有机会加入朝廷之中,做上更大的官了。王珪顿时处在一阵纠结之中。
“咦!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哼哼,这次看看,你们这些达官贵人们将如何是好?”王珪在书房内走来走去,忽然仿佛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来,半响之后,书房内就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声。
“太原王氏这下真是没落了。王珪居然去做一个法曹。”宣德殿内,长孙无忌看着韦挺送来的保举名单,轻轻地摇了摇头,当今天下虽然当今天子不喜欢世家,甚至还有意无意之间,打击世家,但是不得不承认,数百年的风气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五姓七宗在大唐内部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子,每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之中,高门大姓子弟的名额仍然是占据着大部分,这不是考官的有意偏袒,实在是这些高门大兴子弟的基础远在寒族子弟之上,所以他们仍然是朝廷官员的主要来源。当然,这些高门大姓之中,各自的地位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诸如,以前的太原王氏,这几年就有是没落的趋势,这也是王珪不得不出头求官的原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唐天下已定,想改是改不了的,还不如主动加入其中,早加入就能占据优势的位置,诸如韦挺就是这样。
长孙无忌轻轻的叹了口气,他主管吏部,对于铨选官员的事情自然是经过他之手,像法曹这样的小官根本不需要禀报卢照辞,他这个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