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白马非马(3 / 4)
惠施的学说用功颇勤,这回以“白马非马”来辩难可谓是有备而来,而且昨夜在袁府与袁通长谈过,袁通对“白马非法论”相关问难也了如指掌,这时侃侃道来,雄辩滔滔,反观诸葛曾,哪里有半点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潇洒,瞠目结舌,只等其助谈范宁范武子为他解围——
这场辩难其实是支法寒与范武子之间的辩难,两个主辩是傀儡。
范武子今年二十四岁,蓄有胡须,身量中等,容貌俊雅,但表情严肃,眉头总是微微蹙着,听袁通滔滔不绝地说了好一会,说得口干舌燥,住口饮茶,乃问:“子才兄对于‘白马非马’还有未尽之言否?”
袁通看了支法寒一眼,答道:“暂时没有了,且看永民兄与武子兄如何反驳。”
范武子又问:“助谈法寒师兄有论乎?”
支法道:“暂无,待范檀越有论,小僧自有言相应。”
范武子正襟危坐道:“白马非马,诡论也,白马是马之一种,但马并非都是白马,公孙龙混淆二名,舍同求异,智者一目了然,若依公孙龙论,那么道人则非人也。”
诸葛曾盯着支法寒的光头,拊掌大笑道:“妙哉,白马非马,道人非人,即是非人,敢问是何物?”
这个诸葛曾辩难时张口结舌,这时挖苦起人来倒是牙尖嘴利。
支法寒大窘,竟无言以答。
陈操之暗暗摇头,支法寒不应该以这种诡辩作论题,像“白马非马”这种诡辩是有逻辑硬伤的,一旦被人揪住,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只有认输,而这个范武子,思路清晰,言简意赅,不作饰语,典型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直捣要害,的确是个极厉害的辩难高手。
支法寒无奈道:“这第一场小僧输了,请诸葛檀越出题。”
诸葛曾早已准备好了论题,是范武子最擅长的春秋三传里的论题,陈操之听到这一论题不免愕然,这是前夜他与孔汪辩论过的《左氏春秋》里的“易不可以占险”,真是巧合啊!
可惜的是,支法寒无缘旁听陈操之与孔汪关于“易不可以占险”的精彩论述,否则也不至于输得这般彻底,而且范武子出题,其立论是“易不可以占险”,那么作为另一方的支法寒,则必须坚持“易可以占险”,但古来史书为示劝惩,很少有“易可以占险”的范例,所以支法寒此论失利也在情理之中,虽然支法寒以《老子》的“天道无忧论”、“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论”来强辩,奈何范武子引经据典更胜他一筹,终于饮恨落败。
袁通、支法寒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