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谁见幽人独往来(5 / 6)
还留着灯火,想必是黎院主等着陈操之归来。
陈操之抬头望月,月在天心,说道:“子时了吧,英台兄请回吧。”
祝英台“哦”了一声,惊讶道:“就走到这里来了,那我回去了。”带着二仆一婢返身走了几步,回头道:“子重兄,你不吹笛送客,我这脚步沉重得迈不动啊。”
陈操之笑道:“柯亭笛在桃林小筑,不能吹曲相送,奈何?”
祝英台道:“那就烦子重兄亲自送一程了。”
明月在天、蛙鸣呱呱,这春风沉醉的夜晚陈操之却觉得神清气爽、了无睡意,便道:“那好,就送你到小镜湖畔相逢之处。”
两个人又慢慢地往回走,重续先前话题,说些江左风流,又走回小镜湖畔——
冉盛哈欠连天地提醒道:“操之小郎君、祝郎君,又到老地方了,分手吧,好困啊。”
陈操之一笑,说道:“英台兄,今夜谈得真尽兴,不要太辩难,轻松得很,往日与英台兄说话,心弦总要绷着,生怕一言漏洞被你揪住,心惴惴焉。”
祝英台抿唇无声一笑,说道:“我是这么咄咄逼人的吗,不过辩难就是要寻觅对方一切疏漏的嘛。”又道:“子重兄明日要早起抄写道经,我却不要紧,明日高卧不起也无妨,反正现在也不倦,我再送你到真庆道院我再回去。”
陈操之道:“莫要再送,夜已深,英台兄回去吧,莫让令弟牵挂。”话音未落,就听湖岸那端传来祝英亭的呼唤:“阿兄——英台阿兄——”
祝英台笑道:“子重兄,那我走了,明日再见。”袍袖一摆,转身而去。
……
三月十九日辰时,陈操之、刘尚值来到吴郡署衙,吴郡中正官、散骑常侍全礼擢拔上来的吴郡十二县近百名士子衣冠楚楚齐聚一堂,每人一张乌木小书案,书案上除笔墨纸砚外,还有一块刻有县名和人名的竹牌,这竹牌有两套,一套交由各县的县相,让其负责核对本县等待入品的士子,若有差错,由各县县相负全责。
钱唐县县相冯梦熊比陈咸晚一日到达吴郡,因为定品之前不便与本县士子多接触,所以冯梦熊并未召陈操之来见,昨日核定身份分发竹牌才见到陈操之,也未多说什么,但笑意中明显比对刘尚值等人多了几分亲切。
九十六名士子持竹牌对名入座,江东最富庶的吴郡十二县年轻一辈的英才济济一堂,高堂上据席端坐的是扬州内史兼本州大中正庾希、吴郡太守陆纳、丞郎褚俭,再就是十二县的县相和州郡的一些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