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急告(2 / 4)
谁敢效仿孔圣人的行径,况且,在还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楚质唯有轻叹,人生果然寂寞如雪。
评选出几首应情应景,让人眼亮的诗词,使劲将作者夸赞了一顿,让眉开眼笑,谦虚不已,宴会气氛愈加浓烈起来,少了几分拘束。
“诸位,老夫这里还有首七律,似是不凡,请留意听好了。”一个须髯微白的儒士站了起来,高声笑道:“免得劳烦老夫重复吟诵。”
“可是马教谕大作,那我等可要听仔细了。”立即有人附声道,似是提醒旁人。
别人不好说,反正那些士子却是不敢表现疏忽,县学教谕的面子不敢不给,除非不走科举之道,不然早晚会有落到他手里那天,到时候难免后悔莫及。
“倒希望是老夫之作,可惜确非。”马教谕轻捋须髯,见到众人应和,知道自己还是有几分号召,心中有些微得意,当下也不再捏拿,提起苍浑的声音吟诵:“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故意停顿,顾盼四周,却听旁人议论:“在此处观望佛塔,似有千寻之高,首句却也应景,承句用典,玄中记有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然典故曰,日初鸡鸣,而此诗却是鸡鸣日出,似有不妥。”
“或有失误不言,两句倒也平常,看不出有何不凡……”
“不必着急,点睛之笔就在后二句。”听着众人议论,马教谕笑了笑,继续诵读:“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好!”
沉默片刻,细细品尝,只觉此诗气势磅礴,颇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众人纷纷喝彩起来,随之打听是谁人所作。
一旁,范仲淹轻声笑道:“介甫,诗露心声,似乎意有所指啊。”
“不敢欺瞒相公。”王安石大方承认说道:“与相公长谈数日,安石收获良多,适才登峰远望,心有所感,涂鸦几句,直抒胸臆,不想却落了下乘,希望相公莫笑。”
“不然,古今成大事者,必有大胸襟。”范仲淹叹笑,忽而轻声说道:“然而,欲有成就,身在高层,光是不畏浮云遮目,却是远远不够的。”
王安石连忙拱手说道:“妄请相公赐教。”
旁人听到两人的对话,肯定会稀里糊涂,不明其意,从字面上理解,王安石这首诗无非描景抒怀而已,却也没错,但其中另有隐意,古代,把浮云比做奸邪小人,王安石这是在拿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