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指点江山(2 / 5)
书房之中,坐下之后,也没有多余废话,直接问道:“有何事情?”
就要说话,楚质抬起头来,看向范仲淹,仔细打量,发现他气色的确有些不好,脸面呈现出一丝青乌,而且目光比以前更加苍浑,声音固然还算响亮,却少了几分中气,特别是他刚才走路的时候,速度缓慢,步履蹒跚,使得楚质非常想上前搀扶。
“为什么不说话,看老夫何用。”范仲淹说道,气息上涌,忍不住轻咳了下,引得旁人一阵紧张。
“大夫……”
也不知道是谁在叫唤,却让范仲淹开口摆手制止,抚顺胸口,淡淡说道:“老夫无碍,不必大惊小怪的。”
“太守,天气转凉,要注意多添置几件衣裳,免得染上……”楚质轻声道,还未说到风寒几字,却见范仲淹严肃正容训了起来。
“你到州衙,就是为了这些旁枝末节的小事而来,若是如此,你就可以走了。”范仲淹语气有些不善:“老夫生平,最恨不务正事,只为溜须拍马之徒。”
话都这份上了,楚质也不好再多说别的,想起自己的来意,暂时放下担忧的念头,肃容拱手说道:“太守,西湖危矣。”
旁边的官吏仆役闻言,顿时一阵惊诧愕然,暗暗揣测着楚质是不是在大惊小怪以喧哗取宠,要知道在他们的认知中,如果说钱塘江潮湍急冲垮大坝他们还有些相信,可是三十余里宽畅,平日风平浪静的西湖根本不可能出现什么意外状况。
不过范仲淹显然很是沉得住气,淡声问道:“何出此言?”
“几日前,下官偶在城外出巡,突然发现某渔村井水有异,便仔细查探了番,发现其因乃是引水暗渠不通所至……”楚质并不是在危言耸听,当然是有证据的,不过在此之前,当然要交待下前因后果。
当他说到自己害怕六井也是如此,特意到钱塘门附近水域疏浚时,范仲淹暗暗点头,却不动声色问道:“既然城中六井无事,那你为何不尽快招集民役疏浚城外渔村水井,也不在县衙办公,反而在外游山涉水,突然又跑来这里口出危言。”
从几句话里可以知道,范仲淹很器重楚质,对其一举一动都比较关注了解,毕竟杭州知县可不止楚质一个,但是除了楚质之外,也没见他对哪个表示关心留意。
一时之间,楚质可没有想那么多,况且就算想到了,也没有时间得意,听闻范仲淹的质问,连忙侧身向后挥手示意,自有随从快步走来奉上准备妥当的资料。
“在钱塘门时,下官发现,六井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