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第三百一十二章 义庄

第三百一十二章 义庄(2 / 4)

家鞭尸;失败了更惨,千夫所指还是轻的,说不定哪天就成了某些人口中的民族罪人。

而刚才范仲淹所言,看似不满楚质拿自己与商鞅比较,其实是在隐喻自己和他遭遇相似、同病相怜,楚质当然听得出来,就要装做诚惶诚恐的道歉,可是见到范仲淹心神耗尽,霜发染鬓,一脸憔悴的模样,楚质那颗本就不硬冷的心就软了下来,轻声说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句名言可是后世变革者们的座右铭,将其奉之为真理,楚质刚开口就有些后悔了,因为这话绝对能引起范仲淹的共鸣。

果然不出所料,范仲淹眼睛一亮,忍不住面露微笑,觉得这话说到自己心坎上了,颔首赞许起来,不过也没有失态到击掌叫好的程度。

这多少让楚质稍微心安,也有些庆幸,还好这话没有旁人听见,不然流传出去,别人还以为自己是个坚定的革新派呢,至于听到此言的范仲淹,楚质相信他不会随处宣扬的。

范仲淹的确不会随意宣扬,不过楚质却忽略一点,以为范仲淹没有放在心上,然而他却是小看了这句名言的意义,抛开其中的变革思想不说,这话简直道尽了士大夫们应该具备有的品德。

况且范仲淹与何涉是什么关系,见到老友弟子这般有出息,自然要写信赞扬几句,而何涉当然不会错过为弟子扬名的机会,在与朝臣名士们聚会时,有意无意的提及此事,立即得到成片的肯定赞叹。

大臣名士都说好,那自然是好的,所以这句名言顷刻之间就传遍汴梁城,让一些人大叹后继有人之余,纷纷用此言教育后辈弟子,也让某些人心里极不舒服,暗暗警惕,而且也由此言为契机,在朝堂之上掀起许多风波来。

不过楚质远离京城,风波再大也牵扯不到他身上来,现在他只想着应该如何做,才能缓解范仲淹心中的郁积。

范仲淹以天下为已任,明白国家之弊,朝廷之危,有心施展心中抱负,可惜未半而中道崩殂,若是常人,可能为会自己的遭遇而叫屈报怨,而范仲淹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广阔胸襟,按理来说不应该为了贬职而伤感郁闷。

然而这有个前提,那就是范仲淹还在为天下而忧,自然有种无力回天的心情,或者像他这样的人都有种事不可为而忧之的品行,总是忧心忡忡的,没病也酿出病来。

但是当楚质寻思着,如果自己劝慰范仲淹凡事应该看开些,别总是忧国忧民的,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