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策论(2 / 4)
以待了。”俊逸青年笑了起来,语锋一转:“对了,你问清楚人家姓名了吧,莫要想报恩之时,却寻不见人。”
“问了,姓楚,却不知道如何称呼。”在俊逸青年鄙视的目光下,滕茂实俊脸微红,嚅嚅解释说道:“他走得急,没时间说。”
“秀颖,我对你无语了。”俊逸青年悠悠叹道,一脸痛心疾首的样子。
“有本事你去问啊。”情争之下,滕茂实脱口说道。
“去就去,明日瞧清楚了。”好胜之心涌起,俊逸青年自信笑道。
天蒙蒙亮,初晨的天气微带一丝寒意,楚质悄然起床,在没有惊动惠夫人的情况下,悄悄提着竹篮走出阁楼,从后院取道离家向贡院而去。
此时汴梁城中街道已经有着早起做生意的商贩,巷陌里已传来了铁牌子的敲打声,来自寺院的和尚僧人,一手执铁牌子,一手用器具敲打着,沿门高叫着“普度众生救苦难诸佛菩萨”之类的佛家用语,同时,以他们平日念佛时练就的嗓音,大声地向坊里深处报告着现在的时辰。
这个是大宋城市里的特色,起初,报晓的本意是教人省睡,起来勿失时机念佛,这样,和尚僧人在日间或当月,过节时便可以上门要相应的报偿了,由施主将斋饭、斋衬钱施舍给他们,由于和尚僧人所具有的唤醒痴迷的本色,加之他们每日恪守时间准确无误,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职业的报晓者了。
行了大约十来分钟,贡院大门就在眼前,会试还没有开始,考生也没有允许入内,门前已经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楚质于之前一样,在附近寻了个僻静的地方,从怀里掏出一本策论集锦仔细阅读起来。
科举以文章取士,文章说的无非就是策论,对此正是楚质感觉头痛的地方,若是诗词歌赋,还能凭记忆取胜,可是说到策论文章,楚质却丝毫没有办法,只能从头学起,还好有些文学底子,加之宋朝的时文不像明清时的八肌文章一样要有严格规律,一些简单的策论倒也写得平平稳稳,与同龄人相比,属于中上水平,有时还带着几分后世作文的影子。
这当然不能让何涉所接受,经常督促楚质努力阅读体会时文大家的文章,不时出些策论题目让楚质当场写作,期望楚质能写出文采飞扬的锦绣文章来,这个期望对于楚质来说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兄台,有礼了。”策论集锦才看了片刻时间,一个俊逸青年故意放重步履,走到楚质身边,爽朗行礼笑道:“在下冯京,字当世。”
一般来说,对一个陌生人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