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商战(上)(3 / 6)
刚落地,一个军官模样的中年人便在船头上大声问着。
青袍商人脖子一缩,向后退了两步,想躲在后面,却被船夫们一拉袖口,一起推了上来。
军官看了他两眼,摇了摇头。“要钱不要命的家伙!等着被砍头罢!”
下舱验货的士兵从舱口探出头来,惊喜的叫道:“都头,都是蜀锦!”
“蜀锦?!”都头和士兵几乎是在欢呼。士兵们将声音压得低低的交头接耳。
“一日顶得三日粮,真是发大了!”
“张西官、刘四一他们两队见了,可不得要流口水……尽是蜀锦呐!”
都头也是大笑着一挥手,“快,回港!”
搭板收回,货船在两艘缉私船的监视下,亦步亦趋地跟着往夷陵港行去。
缉私所得等同于战利品,照规矩按三三四分成。公库三成,军官三成,士兵四成。这两月,大批的缴获,让驻扎夷陵的巡检司船队日夜不息的巡视江面,连只水鸟也不放过。
夜幕之下,隔着车帘,王有义带着两个随从正望着港口中兴致高昂的一众缉私士兵。
一个随从笑道:“以利诱之,果然是比强令更有用。”
“就怕他们吃习惯了!日后改不了。”另一个随从老成持重,却担心日后这些巡检司缉私队的成员连正常行商也不放过。
王有义却不担心,商道是国之根本,呵护都来不及,又怎会容着赤佬们肆意妄为:“有宪卫司看着,不会有大碍。何况等此间事一了,这些兵都会被调走。蜀道商路还会改回由地方监察。”
“不知蜀中情况怎么样了?早点完事,也可安心回禀总掌了。”老成点随从又道。
王有义冷笑:“荆湖这里盐价都涨到三百文一斤,蜀中又能好到哪里去?”
盐铁专营起自于管仲的‘官山海’之政。齐国近海多山,盐铁资源丰富,管仲为相齐国,收盐铁为国有,齐国由此而富强。春秋首霸,九合诸侯,其来有自。
从那时开始,盐业专卖变成了治国策略的主流。尤其到了宋时,不仅盐、茶、酒、矾一体由官府专卖,百姓交税时都要被强逼着贴钱买官盐——不但强买,而且强卖!
不过碍着官府身份,官盐的价格始终还维持在百姓们的承受线上。何况以此时官府的控制能力,私盐也禁绝不了。官盐、私盐互为补充,荆湖两路的食盐价格始终没有超过四十文一斤。
但赵瑜建制、赵构自立,荆湖的官盐断绝了来源,私盐价格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