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九五(下一)(5 / 12)
赵瑜心中叫苦,方才的那一番话,欧阳澈肯定记录了下来。虽然这里算是御书房,但还属于外廷,起居郎出现在这里也不奇怪。上朝时,起居郎必须站在殿角记录,不过到了御书房这等私密殿阁,那起居郎则是可在可不在,毕竟有些谋划不仅不能外传,甚至不能有文字流于后世。不过,宫宴也属于朝堂政事的一部分,欧阳澈得跟着,但赵瑜出来后,是应该命他回去的。只是赵瑜醉酒,却忘了这件事。
书房中的空气如同被冻结了一般,仿佛降入了冰点。方才那一段,对赵瑜来说,可是酒后失德的行为,传到后世,确不会有什么好话。
赵瑜眯着眼狠狠盯住起居郎,但欧阳澈头微微垂下,谨遵臣礼,不与君上对视。但身子却是站得笔直,没有半分退让的意思。陈正汇是当事人,却也不敢多说。
赵瑜瞪了他一阵,最后神色放松下来,一叹气,摆摆手:“罢了。孤终不能学唐太宗。你该怎么记就怎么记罢!”
陈正汇、欧阳澈身子一震,满脸的感动,恭恭敬敬的拜倒在地,衷心赞道:“陛下圣明!”
若论三代礼制,史书并不是给人看的,而是献给上天,奉于宗庙的。等到孔子衍春秋,太史公著史记,史书才渐渐脱离了祭祀用途。但记录皇帝日常的起居注,皇帝本人还是没有资格翻看。不过到了唐太宗登位,由于其弑兄弑弟,凌逼君父,得国不正。为塞住后人悠悠之口,故而强行翻看起居注,并大加删改。
对于唐太宗,虽然史书中大加吹捧,赵瑜却不是太看得上眼。不过说实话,赵瑜倒真觉得他有几分亲切。李世民做过的事,赵瑜也不是没计划过,只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预料,让赵瑜坐享其成,不至于沦为弑亲之人。
至于李世民删改起居注,赵瑜倒也觉得没什么,史料是要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在史料中挑挑拣拣的事,汉司马干过,宋司马也干过,再往前,孔夫子笔削春秋,也是一样拿手。皇帝做一做其实也不打紧,总不能和尚摸得,道士却摸不得!
不过今天的事,却没必要强令删去。赵瑜刚才惊了一下,但细细一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也是明君诤臣的一段佳话,根本没必要抹去,留着也是件好事,自是要大方一点。
闹了一通,赵瑜的酒也彻底醒了。挥挥手让欧阳澈站回到墙角处。下面的事让他记录下来也无妨。
赐了陈正汇和陈五两人坐下,唤了门外的侍卫送来三碗参汤来醒酒,喝了两口,赵瑜放下碗道,“五哥!这几年你在北方却是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