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五十六章 九五(中二)

第五十六章 九五(中二)(2 / 7)

武,惯用的便是齐眉棍,一套招数也是在大宋军中流传甚广的枪棒术。

练了一阵枪棒,出了一身薄汗。旁边的侍从便道:“大王,时候差不多了。”

赵瑜一看天色,点了点头,丢下枪棒,回到内室更衣。儿子、女儿这时一个个过来请安。年长的几个,都是蔡婧和陈秀娘所生。年幼的几个孩子,赵瑜怕路上生病夭折,没敢带出来。而长女赵雯雯,也因生病留在了台湾。

赵伯安,作为赵瑜的嫡长子,领着一众弟妹在赵瑜面前叩拜请安。他从一出世,便东海国的重心所在。周岁时,能让赵瑜,也只有他这个嫡长子才有资格。等他八岁后夭折的风险渐小,便封了世子,确立了继承权。之后,赵瑜每次领军亲征,或是出外巡视,他这个世子便要在母后和宰臣们的扶持下,执政监国。

陈正汇为太子太师,赵文是太子太保,有两名重臣扶持,就算赵瑜突然不在了,赵伯安也能安安稳稳地坐上宝座——至于师傅保中的另外一个——太子太傅,工部尚书马林溪文臣中资历最老,加了。老家伙头发胡子都白了,连站着都颤颤巍巍的,偏偏就不肯致仕。每日上朝总是哼哼哈哈一番,赵瑜对他也没奈何——赵伯安的地位,就算是以赵瑜开国之君的威望和权势,都不可能在不伤国本的情况下轻易撼动。

在众子女赵瑜最看重的是长子,而最疼爱的则是长女。这也是赵瑜聪明的地方,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再宠爱都无所谓,但疼爱小儿子,那国家可就不稳了。

用过膳,便是早朝。

三代以降,历朝历代的朝会制度皆是上承周制,分为大朝、日朝及常朝。大朝是朝堂大典,一年一般也就三五次,如每年正旦大朝会,京中官员齐上朝,往往千人之多,不过大朝会更多的是礼仪范畴,不处理政事。而处理国家大事的是每隔数日举行的日朝,至于每日处理庶务则为常朝。

三种朝会不但举行时间和政务范围上有区别,举行地点也是不同。如大宋,大朝在大庆殿,日朝在紫宸殿,而常朝则是在垂拱殿。通常说的早朝,一般指的是日朝。在宋时,为五日一朝。

不过东海立国日短,也没有大修宫室,所以朝会都是删繁就简,因地制宜。而赵瑜作为开国之君,一向勤政,他的日朝与常朝,其实也没什么差别。都是每天清早起床,梳洗、锻炼、用餐之后,便往正殿走。到了江宁,朝会场所变成江宁府衙,也没有例外。

今天赵瑜领着世子伯安两人一起上朝,一出屏门,门外便有一个身着绿袍的年轻官员跪下叩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