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舆论(下)(3 / 5)
了?”赵文问道。
“都有!苏昆和卢克忠都是从旅顺、天津刚建立时起,便出掌当地的政务,两座城市也是他们一砖一瓦看着建起的。他们提拔起地人才无数,势力在当地盘根错节。不宜再让他们继续久留。”赵瑜扭头对赵文道:“文兄弟,你觉得呢?”
“这事还是问陈相公比较好!”
赵瑜一愣,转而笑道:“……也对!”
卢、苏二人皆是文官,赵文是武臣首席,自是要避嫌,当然不会多嘴。
“那就说说军队方面地事好了!”赵瑜笑道,“这次平州变乱。没我们什么事。但毕竟出了一个王贵。能以区区八人击败数倍地对手,甚至斩获了一个完颜部谋克。能力有,功绩也有。你不觉得这段时间,对于王贵的宣传还是太少了吗?”
东海军中,也有内部发行地报纸刊物,但赵瑜却没有在近几期的军报上看到对王贵的宣传。天津镇外官道一战,只有豆腐干大小地一篇报道。
“王贵斩首不过十六,夺旗也只一面。完颜部谋克在长生岛上斩了有百十个,算不得什么罢?”
“百战名将固然让人敬仰,但身边的英雄才能让人感到亲近,并依之为榜样。王贵地军功当然算不得什么,但对于提振军心士气,却不无裨益。”
“但八人对三十人的战斗实在拿不出手啊,怎么宣传?以一对十的战事,东海军经历得太多了。更别说一对四了。”
“谋克是百人队,也是百夫长的意思。而王贵只是个十人队的队正。一个不满员的巡逻队在优秀杰出的队正地指挥下,击败了金国最为精锐的一个完颜部谋克,阵斩敌军主将,怎么宣传不起来?”
“哪有一个谋克?根本就是三十多人的分队罢了!”
“不提敌军人数不就结了!宣传这东西本就是要避重就轻,这样才能引导舆论。谋克首级、大金军旗可是实打实的。有这两样东西作证,谁能想到金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数?”
为了维护自己的诚信守诺的形象,赵瑜一向避免让自己的宣传部门说谎。但语言毕竟是门艺术。赵瑜还记得后世在哪本书里看到地某个国家证人上法庭时做的誓词,‘说事实,只说事实,说全部的事实。’
这三句誓言,前一句是让证人发誓不说谎,而后两句,完全是为了让证人保证不玩弄语言的技巧而设立的。利用以偏概全、引入歧义、避重就轻的手法,欺骗起民众来。比说谎更为有效。
赵文忍住翻白眼地冲动。动笔把赵瑜的意见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