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翻牌(下)(3 / 4)
黑,黝黑沉郁,宛如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而作为日本镇国之宝的剑、镜、玉,却殊无神奇,只是普普通通的汉代式样的铜剑和铜镜,以及一枚素色的钩状玉器。
不过,不论普通还是精致,这几件用黑色的托盘盛着、摆放供桌神主前的祭品,都是征服倭国的标志,其上凝聚着倭国的百万冤魂,无人能轻忽视之。
殿中礼宾使的高声唱喝,赵瑜率着一众文武以礼赞拜。
初献敬天,亚献敬地,终献敬先祖。
一献一叩拜,三献三拜之后,祭礼已成。准备了十余日,但真正的过场,也不过一刻钟。赵瑜当先站起,但他仿佛忘了下令平身,文武百官仍不得不老老实实的伏跪在原处。
他的视线凝定在前方,只略略犹豫了一下,便迈步向前。厚底的马靴一步步的踏着青石地面,身上的甲叶随着步子哗哗作响,这是殿堂中仅有的声音。虽然赵瑜心知一旦走出这一步,就再没有转圜的余地,但他还是稳稳的走了上去。
宽大的供桌之上,摆着赵瑜历代先祖的灵位。从赵瑜的父亲赵橹开始,六块牌位分了高低主次,前后排开。不过,只有两侧的四块灵牌光明正大的显露着主人的名讳,而正中的两面神主却是上覆帷幕,正面向里,而以背面对外,遮盖得严严实实。
除了赵瑜、赵文等寥寥数人,无人知道这是为何。
依照从周公定礼开始就流传下来的规矩,诸侯上表归附或是请封时,都要把自己家族的谱系写明。就算是李元昊那个党项,李乾德那等南蛮,上表请封的时候都没有例外。不过,在赵瑜这里却出了岔子。他只自称是涿郡赵氏之后,与当今大宋皇室同出一脉,但详细的源流谱系,在当初上表归附的奏文中,赵瑜却只字未提,只写明到高祖父一辈,而始祖的名讳一直隐而不露。
宋廷曾多次要求赵瑜把先祖的谱系写明,甚至暗示就算是编也该编一个出来,而赵瑜却始终如故。东海国王的家世,在东京城里,已经引为笑谈。不过东海国中官吏百姓,都知道赵瑜并非没有先人族谱,摆在太庙之中的神主,可是明明白白的六具。只是那两块背转过去的牌位上的姓名究竟是谁,坊间多有猜测,亦是众说纷纭,却始终没有个合情合理的定论。
但今日之后,他们可以不用再费力去猜了。
把倭国的国主首级和镇国之宝一脚踢开,赵瑜站到了供桌之前。近三尺高的乌檀神主,正正的摆着供桌的中央。欠身抓住牌位两侧,赵瑜有些吃力的把两块重达数十斤的神主接连转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