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杭州(中)(3 / 4)
文闻言奇道:“二郎,你不留下来等结果吗?”
赵瑜摇头:“回台湾等也是一样。在这里我能做的都做了,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顺便看看热闹罢了,最后结果如何还看吕师囊他们地表现。只要守住杭州,最多一个月后,宋军主力必至,若方腊届时还是顿兵城下,他就完了。也不会有我们什么事!”
“即是如此。那二郎你为何对方腊这么上心?又何必跑出来呢?”
赵瑜道:“一是想就近了解一下江南局势,毕竟我在这里面出了不少力。想看看成果如何。二是方便临机决断,让这明教之乱早点收尾,省得江南被糟蹋的太厉害。现在事都做完了,自然不需要多留。”
赵文略一沉吟,点了点头:“的确,有二郎你在衢山直接下命令,沿海各州的局势的确安稳了不少。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起兵呼应方腊。若非如此。越明温台各州便都要遭罪了。”
方腊军自起事后杀戮甚重,但凡官绅富户落到其手上都是难逃一死,庙宇道观也是尽被捣毁。而婺州、处州响应起事的明教军,杀戮起来比之方腊犹要重上数倍,士民死伤狼藉。为防越明温台各州同遭此难,赵瑜日前便曾下令,若沿海诸州若有起兵呼应的,将会派人以当地巡检司名义直接清除。以东海在那几处地控制力。也不虞被拆穿——当地的官吏也不会蠢到不要送上门地功劳。
“我说的可不只是方腊啊!”赵瑜摇头冷笑:“方腊掠民为兵,的确是祸乱江南。但官军如果南下平乱,造成的祸害绝不比方腊稍差。前面不是推算过吗?南下的主力定然是准备北伐的西军无疑。西军能打,但军纪可不是多好,一旦他们杀到,不要指望那些关西人会手下留情。除了明教教徒,那些被夹裹起的百姓,多半难有好结果。何况若是不出意外,平乱军必是由童贯带队,北伐在即,他也不会强加约束,以防打击士气。”
宋军从来都不是军纪严明地军队,在蜀地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子。王全斌领兵灭后蜀,大肆劫掠,又屠降兵三万于成都。结下的血仇百年都难以洗清。也因此。北宋前期,蜀地一向不稳。王小波、李顺、王均、卢成均等起义一波接着一波。都是因为杀戮的太狠,所以才会一呼百应。
而相对于蜀中,江南的安定,便是由于攻灭南唐的主将曹彬约束麾下不得杀戮劫掠的功劳。但童贯不是曹彬,他在西军中地权威虽高,但比起开国大将还是差得甚远,决然约束不了手下的骄兵悍将。
“所以我要保住沿海各州,省得让西边的蝗虫糟蹋了。若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