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经济(上)(3 / 5)
把车停在一处空位上,一个小吏便递过来一块号牌:“你是七百五十八号,等叫到你时。就快点过来!”
张大牛点头应了,看了看手上的小木牌,上面地几个数字他在军训时也学过,去年、前年的半个月的秋后集训,不仅仅是整天刺杀和走队列。
“七百五十八啊……”他仰头长叹口气,一大早便出门,没想到还是拖到了这么后面。
“五百零四!五百零四!”几个小吏在广场上喊了起来。很快,一辆大车便慌慌张张地赶了过去。
还有两百五十多人。张大牛知道了自己还要等多久。从座位下摸出一个篮子,里面装着浑家王氏今天一早就起来给他准备下的午饭。
填饱了肚子,张大牛用一捆干牧草喂了牛,便往车斗上一躺,在粮袋之上沉沉睡去。不知睡了多久,突然只觉得大腿一痛,猛然惊醒过来。
“七百五十八号!”一睁眼。便看见刚才给他发牌子的小吏正凶神恶煞的瞪着他,手上棍子正是把他打醒的凶器。
“七百五十八号!你是不是?!”小吏对着他耳朵大喝着。
张大牛把怀里地号牌掏出来,果然是七百五十八号。他抬起头,用敬佩的眼光看个那小吏,那么多人,他怎么记得一丝不错。
小吏可不管面前地人在想什么,拿棍子一戳张大牛,“还不快去!磨蹭什么?!”
“是!是!”张大牛连声应到。
赶着牛车。进了粮仓的院中。先验了稻谷的品质:两个吏员拿着个验粮的戳子,往几个粮袋里一戳,抽回来时便带出一点谷子,用手捻了捻,又放进嘴里嚼了嚼,然后在张大牛带着奉承的眼神和谄笑中。批了个合格,接着便是奴工们一袋袋的卸下粮袋去称量。
“九十七石八斗!”一通折腾后,粮官报出了这个数字。
张大牛点着头,擦了擦汗,这个份量与他在家里估算的差不多。看着粮官噼里啪啦打着算盘——这计算用地器物据说还是赵大王所发明的——张大牛也在心中计算着今次的能粜出多少钱钞。
今年收成好,县中的粳米米价已经降到了七十文一斗,而稻谷的收购价,最多也不会超过米价的四成——去壳、储藏、搬运都要损耗——也就是说一斗不会超过二十八文,一石就只有二百八十钱,按一百石算来就只有二十八贯多——东海的一贯是实打实的一千文。而不是大宋省陌后地七百七十文——而九十七石。拿到手就只有……
张大牛扳着手指,一时算不清楚。而粮官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