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中秋(上)(4 / 4)
全局性的战略优势,不再局限于辽东一地,契丹是日暮途穷了。”
“是啊,辽国是彻底完了。”辽国运气不好碰上耶律延禧这个极品地皇帝,搞得人心涣散,本已是日暮途穷,只靠一点地利苟延残喘。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地理上的依靠,富庶的南京道、险要的西京道,拥有最上等牧场的中京道,就都暴露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虽然此时金国无力再大举行动,但在女真人的威胁下,这些地方的官吏百姓,会再忠心于契丹人的——百中无一。
“北地的事已经不用再担心了,”赵瑜又说道,“一切地发展尽在预料之中,我们静观其变就可以。”
“只静观其变?要不要乘机再做些手脚?”赵文不赞同赵瑜地保守:“辽国的宰相、林牙都上了长生岛,曷苏馆部地完颜胡十门也派了人来。说不定过些日子,完颜阿骨打也会派使节过来。以我们东海的实力,在他们中间渔翁得利,说不定能大赚一笔。”
“不要多事!”赵瑜厉声说道,“我可不希望日后起兵,被人说我东海曾与鞑虏勾结,那点利益不值得我们用名声去换!”
“……是!”赵文低头。
赵瑜叹了口气。其实那只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关键是他不愿放手给辽南太多的权力。一旦定下了渔翁得利的计划,必然要放权给辽南——从辽南到台湾,来回至少要三个月,时机一纵即逝,当然不能事事上报基隆——届时造成了北地分部自作主张的习惯,必然会出大乱子。虽然陈五、苏昆都是忠心耿耿,但赵瑜却仍然不愿冒险,有大势推动,上位者也很难控制得住。赵瑜可不想看到有藩镇在东海出现。
见场面有些低落,赵瑜转而笑道:“今天是中秋,等晚上,我让下面备上酒宴,我们一家子聚一聚,喝酒赏月,放松一下……只可惜武弟来不及赶回了,不然兄弟三人都在,酒就喝得更痛快了。”
赵文抬起头——赵瑜要缓和气氛,他也不能再冷着脸——也笑道:“二郎你可就说错了。”指了指窗外。“你听……”
赵瑜一怔,走到窗前侧耳静听。隐隐的,从港边的炮台中传来一记记炮声,连续十余下,是大将座船入港的礼炮。
“真是巧啊!”赵瑜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