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新年(上)(2 / 4)
拟好的建城计划中。以基隆堡和基隆港为中心,倚着附近的山峦水势,将建起一个城周长达二十余里的大城。不过赵瑜并没有打算为这座城市修建多结实的城墙,两丈来高,一丈多宽也就足够了。一方面是因为东海所拥有的重型火炮,只要在城周的几处高地,修起能相互支援炮台,就算只有半人高地胸墙,也足以打发任何来敌;另一方面,是赵瑜并不喜欢把钱往水里砸。以台湾的地理位置。以东海水军的战斗力,根本就没有修造城墙的必要。不过东海既然立国。就必须有个像样的都城,这样才能足够的威慑力和凝聚力,不然在他人眼里,东海永远都是个草台班子。
“整整三十八万贯啊……”赵瑜叹了口气,摇着头对陈正汇道:“为了个面子工程,就要把东海一年三分之一地财政收入丢进水里。东海国库再丰,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汴京城年年维护,虽然只修外城,内城几乎都放弃了,但每年也要近十万贯的花费,现在基隆建城,连城墙带城内的建筑,只要费上这点钱已经算少了。”作为执掌东海政务院的相国,陈正汇向主君细细解释:“台湾土质松软、雨水又多,并不适合夯土筑城,但如果像基隆堡这样,用砖石夹土修起整条城墙,再加上城中各种必不可少的建筑设施,这三十八万贯就已是工部竭尽全力削减建城预算后,所得到的花费最少的结果。再也减不下去。”
“工部?”赵瑜笑道,东海立国,原来计划中的长史府便升为了政务院,而下属的六曹当然也跟着升为六部,“这个预算案,马林溪做不出来——他只会往多里用钱——还是下面地几个郎中做地罢?”
马大工到底有多少本事,他再清楚不过。若说造船,马林溪自称天下第二,那也没哪人有资格排到第一。但说起执掌工部,处理政事,他可就要抓瞎了。为了不让工部的工作陷入混乱,赵瑜和陈正汇可是帮他精心挑选了几个助手。以马林溪地年纪,过个两年怕是要致仕,未来的东海冬卿(注1)应该就会在那几个郎中中产生。
“马工书做得已经不错了,下面的几个郎中也很用心。说起来,到了明年,工部就会是最忙的一个衙门,最好再充实些人手进去。以防措手不及。”
赵瑜点了点头。东海六部,最清闲是权利被占去的兵部,其次则是礼部,由于东海人少官少,刑部、吏部也不是很忙,工作最繁重的,只有给东海国民建立户籍、田籍的户部和监造各大工程的工部。
“等过了年,就从义学里在找些学生来做。不仅是工部,户部也要加派点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