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改制(下)(2 / 7)
择。不过现在东海随算不上人才济济,但各个职位也不再缺乏人手,再让赵文得掌全权。赵瑜怎能安心。
所以当两人相争的时候,赵瑜便看似公允的做出调解。陈正汇出掌长史府,统管政务,而赵文则出任参军一职,署理军务,从此军政分立,政不干军,军不干政。长史府与政事堂相对,而参谋部名称虽来自于后世,但职权却远高于总参。实质上就是东海的枢密院。按照赵瑜的说法。由于东海以军事立国,参谋部地地位要在长史府之上。也就是说,尽管不能再兼管政事,但赵文依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虽说这种说辞有些可笑,但至少保全了赵文的自尊心,让他不至于心生怨怼。
不过,陈正汇虽升任长史,但其权力也未增长多少。长史府下设户、工、兵、刑等六曹,对应六部;台湾岛上分置三县——桃园、新竹、苗栗——,连同衢山、湄屿、琉球、昌化等外岛政务也统归长史府管辖。同时赵瑜还另设商贸司来管理东海商税,在没有征收田赋和人头税的情况下,长史府下的商贸司其实便掌管着东海财政大权。
但依照赵瑜的命令,这些财税收取后必须直接存入他名下的东海钱庄,需要取用时,再从钱庄支取。虽然这种做法不像大宋早期的三司使制那样,直接剥夺政事堂宰相地财权,但长史府的一切收入支出,却都将在东海钱庄的监督下进行。这么做,虽无收权之名,却有收权之实。财务活动受到监视,长史府想做些什么事,也很难瞒过赵瑜的耳目,除此之外,铸币之权也归属东海钱庄,其赚取的利润划进内库,长史府无权置喙。东海发行的面值不同地五种钱币,其中面值最小的夹锡铁钱和青铜钱,都是由宋钱改铸,钱息微薄,属于平价发行,只在岛内流通,发行量不算大。而当十贯的如意金钱和价值一贯的银叶钱,虽然都可算是逾价发行,但东海所有的金银,大部分都留作封桩之用,所以也没有出产多少。
唯有用三七黄铜锻造,面值标为二十文的金花钱,由于制作精美,难以仿制,已经在东海沿海一带开始流通——这主要还是蔡京的功劳,若非他铸造大钱、铁钱,币制三年一改,毁了宋钱的信誉,东海的钱币也不至于扩散得如此之快——而这金花钱的制造成本就只有三文,对东海来说有着百分之六百地利润。铸币局地水利锻床因此开足马力,日夜赶工。按赵瑜预计,单单铸币一项,每年至少也有三十万贯的收入,相当于东海商贸收入地三分之一强。这笔钱,赵瑜打算投入到东海的各级学校之中,由于用处光明正大,陈正汇也无法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