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大宋帝国征服史 > 第三十一章 战备(下)

第三十一章 战备(下)(1 / 4)

大观三年九月二十五,丙寅。

已是深秋,观音山头的几株老枫上的红叶一片片地开始凋落,天空中,排列整齐向南飞去的大雁队伍也多了起来。

趁着这几日天光甚好,赵瑜组织起奴工把日前抢收下的稻谷,翻晒晾干,收拢入库。南面盐田,也收了今年最后一期盐,天再冷些,那日头就要连卤水都晒不干了。岛上的住户,也都开始为冬天做准备,缝衣、储草、屯粮,不论是农家还是渔民,要做的事都差不多。忙碌之余,女人们聚在一起为孩儿们缝缝补补,而男人们也可以坐下来喝点土酒,聊聊天。如果不是家中有人投了浪港军中,那在他们心里,海峡间不断积蓄酝酿着的战事,就离得很遥远。

不过,赵瑜却无法如此悠闲。前年和去年,蔡禾都会在这时派奴工为岛上军民修葺房屋,但今年赵瑜却没继承下来。为了修造东海王府,赵橹把岛上的奴工抽走了三分之一,若不是赵瑜警告说会影响造船进度,被调走的奴工恐怕还要加上三分之一。

少了数百精壮劳力,赵瑜的计划就不得不往后拖延。幸好再过半月,农事和盐田中的人手就能空闲出来,只要赵橹不再来抽调,耽搁下的进度也许还能赶上。

只是对于赵橹的动作,赵瑜现在也无法确定。自从称王之后,赵大当家就如同变了一人。愚蠢昏聩之举一桩接著一桩。修建王府是一桩,搜刮民女充实后宫又是一桩,而三日前,本岛送来一批麻布,声称要把东海王座舰上的帆蓬由竹帆改为布帆,则是最新的例子。

中国古代的船帆多用竹叶、篾片和芦苇制成,主要是因其材料丰富,成本低廉,质地也极为坚韧,只要编得细密一些,也不虞有漏风之苦。这种中国特有的硬帆,虽然升帆时吃力,但遇上骤风,只要解开缆绳,就能自动掉下来,安全性甚高。至于布帆,此时则只有麻布——棉布得等到百年后黄道婆改造织机才开始普及——能御风造帆的麻布,比寻常用来制衣的布料要厚重许多,价格当然也要打着滚的往上翻,而效率,却不比竹帆好上多少。据赵瑜所知,只有西湖的画舫上才挂着布帆,海上却没见过人用。

虽然暗嘲赵橹仿效婊子的行为,不过为了及时交差,他还是得尽心卖力。今日,他便把其他烦心事交给赵文去头痛,自己则由马林溪陪着,在衢山船坊的帆作中检视工作的进度。赵橹称王,马林溪也有封赏,现在的马大工为东海国的工部郎中兼判军器监事,不但船坊由他掌管,衢山岛上的弓箭、火药、甲胄几个小作坊也归入他管辖。马林溪对此心满意足得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