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勾结(7 / 13)
国库存粮。
喀喇沁蒙古旁边就是蓟镇,把军粮放在那里的话,等后金军队入侵明朝腹地的时候就直接可以用了,真是再方便也不过。自打开始议和以后,皇太极就派了几百人去喀喇沁蒙古那里,这些人和喀喇沁蒙古一起到袁崇焕那里去购买明军的军粮,然后储存起来,以备入侵时提供给部队使用。
“以前购粮的事情一直进行得不错,最近还没有派使者来报告情况,不过有袁崇焕在,应该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皇太极淡淡地说道。
……
崇祯二年六月二十五日,霞浦
现在福宁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原本江南一石上好大米的价格大约是三钱银,一石粗米的价格大概是两钱银左右,而杂粮一钱银就可以买一石。所以黄石原来定下的指标是每个搬迁的渔民,包括家里的婴儿每月都有一钱银的补贴,这样他们在内地随便再干点零活,生活就不会有大问题。
但随着福建几次大借款后,粮价不断上扬,现在价格已经接近翻番。除此以外,随着长期禁海,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黄石给的补贴也就只好节节提高,现在已经超过每人每月两钱了。因此黄石不得不去和朱一冯商量,两个人遂又借了五十万两白银,现在他们已经欠下了五百万两银子的债。
看到平蛮大借款的偿付工作基本顺利后,柳清扬就被黄石调来福宁,全权负责对闽商的工作。自从福宁军再次宣布重建水师后,闽商集团对福宁镇也变得更加热心起来了,据黄石看来,他们的出发点和那些小民不同。
淳朴的普通百姓只是简单地认为朱一冯是个为百姓作主的青天大老爷,所以他们就要响应一个为民做主的好官的号召,但闽商则彻底看明白了,只要官兵一天不把郑一官消灭,那他们就永远不要想做海贸了。
所有人都看到经过二次海战失利,朝廷还在支持福建布政司和福宁镇,大家也都明白对朝廷来说,招安不过是能节省一笔军费、并能避免乱事扩大罢了,所以只要黄石一天还稳稳地控制着大陆、只要朱一冯一天还能自己解决军费问题,那朝廷对福建政军的支持就不会改变。
而只要朝廷一天还在死挺朱一冯和黄石,那他们俩就能一次次借来军费重建水师。黄石所说的重建一百次的确有点夸张,但重建个几十次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按照这个势头下去,整个福建省的民生、经济难免都会被绑上朱一冯和黄石的战车,这哥俩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也肯定会一条路走到黑,那么万一黄石真的被罢免了,闽省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