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协助(1 / 7)
守随家出自日本甲州武田氏,甲州武田氏则出自源氏,这个守随信吉的祖先也是武田山猴子的一个儿子。胜赖公殉村后,守随家就跑到了日本关西地区,在黄石原本的历史上,这家最后的工作是做商人延续到了幕末,他们家族一向以脑子活络和善于见风驶舵著称。
这个守随信吉今年才二十岁,去年他刚投奔到长州藩当上了足轻头,每年有五十石米的俸禄。上个月藩里突然秘密动员的时候,守随信吉还以为是幕府终于要对长州下黑手了,但他满腔悲壮地走进战队的时候,领队的侍大将才告诉他原来是去打一群“海匪”。
王直等海匪在中国叫倭寇,在日本曾经被叫做“明寇”,后来幕府不敢这么称呼了,于是就换上了海匪这个称呼。倭寇在大明一直被中国政府追着打,但在日本他们常常追着日本政府军打,日本战国时期各强大的“诸侯”对大股的海匪一向非常客气——因为海匪一般比日本的诸侯强大。直到幕府时期双方的力量对比才逐渐改变,朝鲜战争后德川幕府也算是发了狠了,拼了死命把周围的海匪剿灭了不少,生怕给大明以发动战争的借口。
至于最强大的几股海匪,德川幕府掩耳盗铃地把他们称为“海商”,比如李旦和郑一官之流。这几个家伙个个能动员几万兵力,而且和大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还挂靠大明有着闽商的身份,德川幕府自知决计剿不了他们,所以对他们侵占日本土地、城市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听说对手是海匪后,守随信吉和他手下的农民兵就士气高涨起来——对方既然不能被称为“大明海商”的话,那就说明他们没有什么实力。一路上下级武士和农民们还听说这几百海匪抢占了长州藩的下关港,还公然勒索长州藩,这让他们更高兴,因为这次长州藩足足动员了快三千大军,其中战斗兵就有两千人,那打几百个上岸的海匪还不就是玩么?
可是一到下关附近守随信吉就觉得不对了,对面一排排士兵一看就不是土匪,对列站得比自己这边的武士们还整齐。等双方排兵布阵的时候就更不对了,对面的“海匪”一水的铁甲,守随信吉的上司看得直发愣,连常用的列队命令都忘了下达了,其他的武士们也都看傻了眼。守随信吉不像他的土包子同事那么没见识,他在界的时候听说过很多大明的传闻,眼前的铁甲一看就是大明的军国之器,这东西根本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买。
守随信吉瞄了一眼,估计幕府承认的那几个“海商”全加一块也凑不出这老么些的铁甲来,他小心地把心中的疑虑跟领队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