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心思各异(2 / 4)
这是大学士冯铨的宅院,冯铨是涿州人,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此人历经三朝,屡次起伏,每一次罢官多因贪污被人弹劾,只是罢官不久,他都能抱上一条粗腿重回朝中,官复原职,天启五年时,已是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天启六年四月,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只是因其贪贿太甚,为同是魏党的崔呈秀所嫉,于同年闰六月初二日免官回籍闲住。
不过,冯铨却是因祸得福,不到二年时间,魏忠贤就倒台,作为魏党重要成员,冯铨虽然受到连累,却逃过一命,只论杖徒,赎为民,在崇祯年间,冯铨又累次谋取复官,只是崇祯深恨魏党,都被否决,不过冯铨仗着以前贪污的家财雄厚,大笔银钱花下去,他的名声却是越来越大,顺治元年,多尔衮听到冯铨的名声,亲笔手书征召冯铨,恢复其大学士职衔。
压了十几年没有做官,重新成为大学士,冯铨顿时欣喜若狂,毫不犹豫接受了多尔衮的征召,又向多尔衮举荐了一大批相熟的官员,应当说冯铨还是有才能的,他先是入清廷内院协理机务,不久就因为工作出色授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数次出典会试,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与洪承畴一起疏请恢复明朝票拟旧制,又组织议定郊社、宗庙乐章,只是冯铨贪腐的本质没有变,屡次受言官弹劾,多尔衮却没有对其惩处,可见对冯铨的重视。
这几天,京城气氛太过诡异,自皇父摄政王带着大军回京后,只在朝堂上露了一面就重新领着大军出城,而随后小皇帝宣布休朝,整个内城全部封锁,百官无法见到皇帝,也不知道内城的情况,自然难免人心惶惶,都出来打探消息,大学士冯铨府上就成为首选。
不过,冯铨虽然贵为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比起其他人的消息也多不到那里去,内城随便一个旗人士兵就可以拦住冯铨的道路,若是敢强闯,恐怕他这个大学士的小命人家也没有放在眼里。
此刻数十名官员坐在冯铨府上愁目相对,不时传来哀叹声,虽然冯铨和他们一样暂时没有消息,只是这里这么多官员,无疑是消息传递最快之处,众人也不愿回家巴巴的等着,索性就把冯府当成暂时的据点。
在这个关键时候,有这么多官员把自己当成靠山,冯铨自然也乐意,不但将大厅让出来,还好酒好菜招待,虽然是白吃白喝,可是所有官员都是食难下咽,当初大清一幅席卷天下之势,谁会想到短短五年多的时间就天翻地覆,早知如此,大家何苦委身事鞑,白白在史书上留下污名,这倒罢了,有人可能不在意自己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