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有眼不识泰山(5 / 8)
酒菜也早送了过来。
应天乃是留都,应天府尹和顺天府尹一样地位尊崇,位在六部尚书之下,侍郎之上,堂堂三品大员,自重身份,自然不会去接吴节。
吴节按照下级之礼拜见了府尹,就坐在了万文明下首。
府尹是因为身份太高,而万文明则不习惯同文官打交道,二人同吴节和众文官寒暄了几句,又吃了几杯酒,就告辞而去。
等送走了这两位高官,酒席上众官员都同时放松起来,气氛也热烈起来。自然是一通叙话,又是诗词,又是酒令,闹到半夜,这才各自散去。
天气已经热起来,花雕酒又醇厚,吴节热得浑身都是汗水。
等众官散去,学政王屋请吴节去书房说话。
书屋里也没让长随侍侯,就他们二人。
吴节坐了一天船,本有些疲倦,但估计王大人要谈考试的事情,只得强打起了精神。
却不想,王屋并没有说这一期的会试,反问起了吴节在翰林院大考差的细节。
见吴节表情疑惑,王屋感慨地说他也是赐进士出身,可惜排名靠后,没能选馆,对翰林院的事情非常好奇。
吴节喝了一口浓茶,强打起精神,说也没什么,这是朝廷的一个制度。每年地方大府的院试,比如顺天、应天和各省的省会所在府,或者三年一次的乡试,都需从翰林院和各部院派学士们下去做主考。
但为了公平公正,须考试。
排名靠前的才有出差的机会。
考试地点就在建极殿,考生需部院保送。题目远比会试简单,共三道题目,两道四书题,一道试帖诗题,限了韵。只考一场,一天时间。
有八个阅卷大臣,当场判决。
吴节又道了一声惭愧,说:“吴节不才,得了第二,被派到南京来了。头名却被理藩院的一个大人夺去,否则留在北京多好,也免得奔波劳累之苦。”
自从中了进士之后,吴节也懒得在考场上多费功夫,随意地抄了几篇范文对付过去。这才得了第二,也让别人小小的感到意外。
王屋问得仔细,连参加的考生姓甚名谁,所任何职都问得清楚。
吴节这才醒悟过来,这来参加考试的官员中都是部院中的后起之秀或者实权任务,被选去考试已经能说明问题了。这个王屋不动声色就将朝廷的未来格局访得清楚,鬼精鬼精的。
“这就是了。”王大人笑笑:“其实,本官也知道吴编撰这是有意拿第二也好被派到南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