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池鱼(2 / 3)
”严嵩在内心之中粗鲁地骂了一句。
要想在这八十一张卷子里准确地把他给挑出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看着手头这十一篇文章,严嵩只想都画上一个叉,可这样作也太不严肃了。
既然在字迹上无法准确锁定吴节,就只能在另外的方面想办法了。
想到这里,严嵩只得强行收摄起心神,仔细地看起手中的卷子来。
正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李春芳轻呼一声:“这卷子不错啊,策论新颖,见解独到。看了这么多卷子,只这一篇还能让人提起神来,当判个上佳。”
李春芳在八个读卷大臣中官职最低,排在最后一位。他的卷子判完之后,照例要转桌给首辅严嵩。
文华殿中本就安静,听到他这么一声喊,其他人都来了精神。
定睛看过去,却见李春芳一脸飞扬的神采,提笔就在卷子上画了个圈,然后写下一行评语。
大家心中好奇,都忍不住围了上去,看起了那份卷子。
严嵩心中有事,又自重身份,本不打算去凑热闹的。可就在这时,他心中却是一动。李春芳这人和吴节一样,同为天子身边的人。这二人这阵子又经常往来,没准提前留了关节,或者说李大人从字迹上已经将吴节给认出来了。
不行,这事都留点意。
于是,严嵩也站起身,走了过去。
众人都是饱学之士,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乃是基本功夫。
殿试的这道题目就千余字,写在一张宣纸上,一眼扫下去,就能看个囫囵。
严嵩一看心中就咯噔一声:这卷子实在可疑啊!
原来,这道盐铁互市的防边策作起来本就有约定俗成的套路,不外乎是从严格控制铁器和中原先进的科学技术着手,再对草原民族实行教化为辅。这样将这两个意思写进去,文字又来得,就能拿个高分。
严嵩手头的卷子都是这么写的,千人一面,看得人心中憋气。
这张卷子却非常独特,其中写到,输出铁器、粮食,也不能彻底废止,否则北人没有好处,也不可能将战马卖给中原。关键是要控制好数量,做到数据化的管理。必要的时候,对粮食和铁器实行浮动税率,用来调节云云。
“这已经是典型的吴节风格了,这小子以前在万岁面前不是叫嚣过要实行数字化管理,什么数据出能吏,数据出盛世吗?”
严阁老心中一阵冷笑:吴节啊吴节,任你奸似鬼,无论怎么掩藏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