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一切顺利(2 / 4)
着。”徐阶依旧是笑着摆手。
“徐相这又是怎么了?”赵文华有点恼火了。
一会儿说搜,一会儿又说不搜,究竟想干什么?
徐阶和气地说:“赵大人刚才搜查那个举人时的情形,本相和各位同仁在楼上已经看到。扒个精光不说,连隐私处也查个底掉。毕竟是有功名的读书人,都中举人了,如果不来参加会试,也有资格做我大明朝的官员。如今却落于隶帛手,遭受非人羞辱。传将出去,朝廷颜面不存,百姓不敬,以后还如何代天子牧民。”
说到这里,他叹息一声:“我们都是科举出身,当年也进过考场,也同样被搜过身。一回想起来,当年种种依旧历历在目。回想起来,当真是千般滋味。”
他回头看了一眼身边的几个同考官,道:“好好,当年搜查本相的衙役倒也知道分寸。不过,各位之中,肯定有人碰到过粗鲁的卑贱小人。都是读书人,都有斯文体统。刚才看到那士子落于衙役之后,难道就没有感同身受吗?”
众同考官都同时点头,甚至有人长叹一声,一脸的黯然。
明朝的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身份尊贵,乃是统治阶级,自以为高人一等。可进了考场,却要被人像畜生一样剥得精光,让被人瞧不起的衙役在千金之躯上乱摸乱戳,简直就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可国家科举制度摆在那里,却没有任何办法。
徐阶又和气地对赵文华道:“赵大人,本相的意思是,搜还是要搜的,但不能动粗,也不能如先前那样有辱斯文。特别是像吴节这样的名士,本就是天下士林的风向,若连他也受了羞辱,让其他读书人做何感想,岂不视科举为畏途。若科举的意义就是让读书人颜面扫地,却也有违我朝科举取士的初衷。赵大人,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我看,这科举制度中也有不妥当的地方,也有必要改一改。”
徐阶:“要不这样,让吴节去一个僻静的地方,除了衣衫,仔细检查检查就好。当然,也不能让衙役搜查,去两个书吏。你看,这样好不好?”
其他考官也同是点头说是。
先前那书吏忙道:“徐阁老,属下愿意代劳。”
赵文华大怒:“依照大明朝的制度,得让衙役搜身。”
徐阶:“制度上可没有说一定要让衙役动手这一条,再说了,难道有功名在身的书吏还比不上粗鄙的衙役。乡试也就罢了,我看这会试还真的要让有功名的书吏来代替衙役的某些职责。都是读圣贤书的,知道体恤,懂得道理,岂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