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人格(2 / 7)
长大的发小,感情深厚。在嘉靖登基称帝之后,又在他身边随侍三十来年。抛开君臣关系不谈,应该说,嘉靖是陆炳唯一的朋友。
在死前,想同朋友说上几句话,告个别,也是人之常情。
难道,陆炳托李时珍,想通过自己给皇帝带话?
果然,正如吴节所猜测的那样,李时珍道:“陆公知道士贞你是天子身边的人,让我给你带一句话,无论以前陆家有任何不对的地方。还请吴节看在陆畅与他的情分上,能不能让他在临死前见一次圣上?”
吴节也叹息一声:“既然东壁先生这么说了,吴节又如何敢推脱,尽力而为吧。只是,陆公要去面圣,却有许多难处,其中还需要做些运筹。”
按照明朝的制度,大臣们一旦染病在身,就不能上朝,更别说去见皇帝了。古代的医疗手段落后,很多病都不知道具体的发病原理,自然无从防治防治。为稳妥起见,四品以上,有资格上朝和面见皇帝的大臣一旦得病,就只能在家隔离,等到病好之后,经太医院的太医检查同意之后,才能回朝当值班。
否则你若得的是恶疾,偏偏要硬撑着去上朝,岂不将大家都给传染了。
像陆炳这种病得快要断气,瘫痪在床,身上有溃疡的病人,要见皇帝,根本就没有可能。但李时珍的面子吴节却不能不给,只能说尽力而为,给皇帝带一句口信,至于皇帝见不见陆炳却不是吴节应该关心的了。
李时珍面上露出一丝笑容:“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吴节:“东壁大约也知道,宫中自有规矩,以陆公目前的情形肯定是进不了宫的,只能让陛下亲自来陆府一趟。但此事做起来却甚难,吴节已经有半个多月面去西苑见陛下了……”
李时珍:“此事确实有些为难士贞,还是我先前说的那句话。死生有命,我们做医生的职责并不全是救命,而是让病人过得更有滋味,死得更加体面。在我的眼中,无论他陆炳是锦衣卫指挥使也好,街边的乞丐也好,临死之前,务必要让他走得安详。”
吴节默然无语:“也罢,我等下就去见陛下。”
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为李时珍伟大的人格所折服了。
说完话,吴节一拱手,就要告辞而去。
李时珍却一把拉住他的手,笑道:“士贞别忙,此事也不用太着急,还有一事要同你说。”
吴节:“东壁先生还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我有一事倒要请教于你。”李时珍笑眯眯地看着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