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君王家的教育(3 / 6)
只可惜,此人却是内阁首辅严嵩的得意门生。
也因为胡宗宪在军事上的出色表现简在帝心,严嵩的地位才得以屹立不倒。
可以说,胡就是严党的擎天一柱。
“对。”谭纶一脸的欣慰:“王爷果然是胸有大局,如今,江浙福建抗倭战事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若要倒严,必须先倒胡。可是,胡若一去,江南战事只怕又将不可收拾。况且,前线的粮秣供给,都是由严党一手把持。此时动严嵩,牵扯实在太大。万岁近年一心问道,性极喜静,竭力维持一个丰亨豫大的场面,只怕不想动那严嵩,至少在江南战事没有彻底平息之前不会有所动作。王爷能够想到这一层,谭纶心中甚是慰籍。”
“可恨不能板倒严嵩。”裕王叹息一声,又想起当年严嵩一心扶持景王上位,心中没有由来地一阵痛恨。
迟疑片刻,他忍不住说:“二华,既然胡宗宪此人如此关键,可否争取一下?这几日,我也找张太岳商议过此事。张居正说,此事可行。
胡宗宪毕竟是进士出生,道学门徒。为人刚正严明,严嵩虽然是他恩师。可天地君亲师,这君还是排在前头的。孤听人说过,因为严嵩敛财乱政一事,胡没少写信劝戒。可见此人心中还是有朝廷的,不可能为一党之私而置国家大事于不顾。
二华,你也是在浙江呆老了的人,同那胡宗宪也熟。不若去一趟南京,陈以厉害。就算他不愿意改换门庭,只需实心用事,尽快解决江南战事,不养贼自重就可以了。”
“胡乃君子也,事或有可为。”谭纶眼睛一亮:“此言甚妙,若能去了胡宗宪,严嵩何足道哉?即便此事不成,只要胡宗宪早一日平息战事,严嵩就会早一日倒台,谭纶愿往。”
正在这个时候,有王府的小太监在门外报:“王爷,谭大人,有一个姓黄的客人来访,说是北边来的。”
听到这话,裕王和谭纶脸色大变,二人都知道,所谓姓黄的客人,其实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
抽了一口冷气,彼此都心中一震:这个大太监,皇帝最亲信的心腹深夜来此,肯定得了天子的口喻,这事怎么看都透着不同寻常。
“开中门,本王亲自迎接。”裕王忙喊了一声,又看了谭纶一眼。
谭纶微微地点了点头。
二人整理了一下衣冠,同时走到大门口,却见漆黑寂寥的大门外孤零零地站着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人,他一身布衣,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还带着一丝孤苦的味道。
“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