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不虚此行(3 / 4)
目,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再盖上原地方机关大印才算完成。
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这原本是从元朝既有的习惯性做法。
又因为钱粮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所以从运送一直到户部接收时的数字一定不会相符,在路上到底损耗了多少,官员们无法事先预知,只有到了户部将要申报之时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额,所以派京官员都习惯用空印文书在京城才填写实际的数目。
明太祖朱元璋获知此事后大为震怒,认为这是官员相互勾结的欺君重罪,下令严查。
如此一来,超过四万官吏人头落地,很多地方都有职无官,缺员严重。
这桩案子在当时牵涉极大,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
明朝实行的是特务政治,代先生竟然在大庭广众谈论此事,让吴节非常吃惊。
可转念一想,陆炳本身就是个大特务,又有哪个不开眼的特务敢来找陆家的麻烦?
代时升说完这桩案,又开始讲这些钱谷文书该如何写,有哪几种体制,分别该投给那里部门,经手人又是谁。
林林总总,非常详细,也非常实用,吴节收摄起心神,认真地做起了笔记。
这堂课讲完,已是中午。
吃过午饭,休息了片刻,继续上课。
下午,代时升又开始讲官员在断案的时候,结案陈词该怎么写,又该如何归档。然后又说了几件案子的前后过程。
最后,他柱起了拐杖,道:“今天就这样,回去之后,各人写一篇同样的文章交来。还有,大家先准备一下,明日我教你们如何草拟诏书。”
这个时候,吴节这才明白过来:陆家族学根本就不会教人四书五经,而是直接教你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官员。
这哪里是族学,根本就是一个贵族政治学院啊!
四书五经,科举时文,对现在的吴节来说毫无意义。可对明朝政治上的东西,他还是非常模糊,甚至连机关公文都不知道该怎么写。
上了一天学,他突然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不虚此行。
古代的学堂散学都早,朝九晚三。
太阳还高挂中天,陆家族学就已经散了。
见代时升一走,学子们也都收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