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引进海外劳动力(6 / 7)
把海外劳动力引进到那些附属国有个好处就是,非常方便管理。
附属国引进的非中华民国势力范围内的国际闲置劳动力,也有两百多万的规模,而且这一数字随着中华民国的海外引进劳动力的需求饱和,正在快速的上涨。
这种跨国劳动力交易,正在非洲与印度不断上演,在巴尔干半岛,以及南美一些国家也加入了进来。
那些国家或殖民者提供一名劳动力,即可获得10元的利润。而中国军阀寡头财团把这些劳动力弄到手之后,又可能租给国内的一些民族资本商人使用,转手再赚个10元,而且还是每月10元。
在附属国,同样是财团与民族资本商人一起使用这些海外引进的劳动力。
而回到俄国的俄国人,也正在中国民族资本集团的组织下,正处于疯狂建设当中。相当于是在提高那些附属国的基础设施,从而使他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并使中华民国能够剥削到更多。
营利性的基础设施自然是财团垄断,那些非营利性的,则是那些附属国掏腰包埋单,从而欠中华民国的钱越来越多。
这一时期的中华民国,对于附属国民众的剥削是比较大的,即劳动报酬给得比较低,但是又给他们充分的就业岗位,从而使他们不断的干活。因为这是建设时期,要挤奶,附属国又要建设,自然没那么宽裕的利润空间了。
在产业的布置上,中华民国并未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是某个附属国罢工了,那就会出问题了。因此那些分包出去的产业,通常是两到三个附属国都在发展。其中日本是最不容易罢工的一个,因为日本就是一个岛国,不干活就没有饭吃。
在国际市场上,中华民国和那些附属国的商品,简直就是上下通吃。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中华民国把产业分包给那些附属国发展,显然是令他们感觉最恶心的一件事了。
本来以中华民国这样的劳动力成本,很多商品将会缺乏劳动力,从而使他们在这一方面得到发展。但是中华民国一把产业分包给了那些劳动力成本很低的附属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反倒是中华民国原本那些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而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变得有了极为强大的价格竞争力,甚至是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这一年国际市场上,几乎只要是工业产品,大部分都变为中华民国的商品,就连钢铁也是如此。
中华民国的钢铁产量已经非常大了,充分的供应了内部的需求,这一时期中华民国的钢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