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重生 >民国第一军阀 > 第九十四章:汽车消费狂潮

第九十四章:汽车消费狂潮(3 / 7)

这是华东造船厂经过几年的研究,加上诸多领域的技术进步后,才决定建造的超大型商船。

此时世界各国的商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普遍只有一万吨左右,大的也就是两万吨,三万吨的极少。

但是中华民国用来运输大宗货物的商船,多是三万吨级的。五万吨级的在世界来说,除了之前中华民国建造出的5万吨级油轮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船的吨位达到5万吨的程度,就连军舰也是如此。

五万吨级的商船并非是最大的,后世很多商船都达到十万吨,不过显然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是造不出那么大的商船来的。

1922年,中华民国的钢铁产量已经突破了1.8亿吨,每年需要大量的铁矿石供应,而内部铁矿石因为外部铁矿石产量限制,因此还未能够停止内部铁矿石的开采,因此钢铁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北、华西地区、沿海地区。

随着外部铁矿石开采的增多,可以进口的铁矿石也在不断的增长。因此所需的大型商船也是越来越多。

年底,中华民国在广东地区,成功建成一座日产钢水5000吨的顶吹转炉,钢铁生产进入大型化阶段。

此时的世界,如产钢大国美国,还是用平炉技术对钢铁进行生产。美国最大的平炉日产钢铁只有600吨而已。

而且平炉炼钢不是什么铁矿石都能冶炼,酸性强一些的铁矿石便束手无策。因为两者相比,氧气转炉炼钢具有以下优点,1:占地少、基建费用低,约为平炉的60%-70%;2:冶炼时间短,40分钟左右就可炼一炉钢,因此生产效率高、操作费用低;3:炉龄高,是平炉的1-5倍,耐火材料消耗少;4:适应性强,冶炼钢种多,质量好,成本低。

而且转炉钢在钢水的后续处理上很方便,轧钢等环节的成本也随之降低。

中华民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已经是震撼了世界,美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研究转炉钢,但是显然已经落后一步了。

中华民国的炼钢炉已大到日产5000吨的程度,而美国还是600吨,差距是八倍多,成本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钢铁是规模越大,成本越低。

中华民国的冶金技术,每年要创造大量的利益。因为采矿用先进的露天开采技术,冶金用了顶吹转炉,成本再度降低,运输方面用上了大型轮船和集装箱运输,钢铁成本很是低廉。

因此这一年武力干涉俄国,并未对中国经济造成太多的影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今天前妻也没找我复婚玄学,我就会亿点点大佬都爱我[快穿]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