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乌克兰独立(2 / 7)
索各城市进行清理。其他城市没有什么苏军,攻取显然是比较简单的。同时他们还要负责牵制北面的三百万苏军,免得被他们断了正在向乌克兰突入的两百万大军的补给线。
二战时期的什么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那只是重要城市才会发生,小城市是容易搞定的。
本来俄国的粮食就不充足,尽管罗斯柴尔德财团援助了不少粮食,但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城市一被封锁,饥饿就会迅速蔓延到整个城市。
被封锁在城市里的苏军和俄国民众就很尴尬了,如果他们不投降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被饿死。
突围?
也许可以尝试一下,但在没有炮火优势的情况下,要突破封锁线,是非常困难的。联军不仅有大量机枪、冲锋枪等自动步兵火力,那些普通士兵手上有半自动步枪,火力上非常猛烈。
另外还有炮火支援,更有空中火力支援。光是地雷带和铁丝网那一道就不容易突破。
而且城市有一个问题就是,出口没有那么多。
要想出城,一般也就是那么几条道路。其他地方尽管也能出城,但显然不能通过太多人。
这样一来,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一群人蜂拥而上,挤在道路上只会变成一堆肉靶子。
就算是突围出去了又有什么用呢?
在平原上,饿着肚子根本就跑不远。天上的飞机给他们十条腿都跑不过,那些装甲师和动力化步兵师哪一个跑得不比他们快。
至于是否投降的问题,这看他们被洗脑的程度了。不过那些普通民众,显然在看到那些尼古拉二世频繁出现的传单后,意志都出现了动摇。
尽管暂时在苏军的那些宣传人员的鼓动下还在坚持,但已经是人心浮动了。不过真正能够决定问题的还是那些苏军,饥饿会使那些苏军普通士兵逐渐丧失抵抗意志。
投降并不是死路一条,既然坚持下去要死,那么便是尽了最大努力了,这时候投降也没什么问题。
祭出尼古拉二世后的好处就在这里,使苏军不仅动摇了抵抗意志,还能够更轻易的接受投降的结果。也让那些苏军士兵相信,投降是有活路的。
在乌拉尔山脉以南,三百万联军经过几天的调动后,到达了进攻位置。此时西伯利亚苏军也接到了命令,那就是撤往乌拉尔防线,依靠那里的地形进行防守。
苏联高层普遍认为,西伯利亚守军如果分散在各城市,是很难对敌人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