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苏军内讧(2 / 4)
的工业产出,将这些产出用于战争。1/4是多少?以钢铁来计算,那就是3500万吨将用于战争。
同时,国会通过了《战时生产管制决议》,将五十多种商品列入战时管制生产的行列,即这些商品不是不生产,而是减少生产,从而抽调出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战争生产和后勤保障方面。
当天,全国各地宣传机构、报纸,纷纷刊登了中央的号召,中央号召所有能够劳动的人民,都尽量投入到劳动当中去。并号召广大妇女同胞进入工厂,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业生产。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号召一下达,顿时全国响应。
大量的妇女走进了工厂,大量的自由职业人口也加入了生产行列,甚至是学生在课余时间,也都参与到了生产之中。
尽管也有一些反战分子不合时宜的跳了出来,但都被舆论给封杀了,不过并未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绝大部分的国民首先想到的不是正义不正义的问题,他们相信政府的宣传。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为这场战争做些什么。
在此时的中华民国,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大。大量的妇女走进工厂,使得更多的劳动力能够被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扩大军火产能的建设当中去。
尽管没有加班费什么的,但是绝大部分国民都爆发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工作热情,这是一种不再计较个人得失,全体参与到民族利益的时候。
当然,社会秩序还是维持得比较正常,还没有真正的全民动员的时候,商业活动依旧在进行。
只不过人们多去劳动了,消费的时间少了,让很多行业一下冷清了不少。
而出口方面,则依旧保持正常。
战争爆发后,欧美各国都十分的矛盾,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阻止中华民国武力干涉俄国,从而在战略上保存这个缓冲区。
但是,如何阻止呢?
威胁吗?
而唯一能够威胁到中华民国的,就是欧美正在进口中国的商品,但是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他们是出口商品到欧洲,然后进口原材料回中国。
原材料中国又不是没有。
如果一旦停止从中华民国进口商品,那么中华民国完全可以自己迅速的形成原材料产能。
这样一来,那么也就没有任何效果。
而且甚至是会引起反效果,届时中华民国也许会因为商品出口欧美已经没有利润,从而展开全面动员。
一旦全面动员,那么局面就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