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财政赤字的作用(8 / 8)
源在有计划的砍伐下,可实现资源不断再生。
其中很多造纸木材砍伐之后,直接从海参崴运往日本,日本人则把这些木材拿去造纸,再出口到中华民国。
日本人的劳动成本低,低级的普通纸张价格十分低廉,财团把这些纸张转手一卖就变成正常价格,从而谋取暴利。
造纸形成的污染,就日本人自己承受了。
中华民国在进口日本低级纸张的同时,又向日本出口附加值高的特种纸。
中华民国在可再生资源的出口上是很在意的,向北海行政区这样拥有大量木材的地区,把资源开发出来,中华民国每年所需的木材都足够产出了,而且这种开采还不是灭绝式的砍伐。把过熟林砍伐后,反倒是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扩大。
倒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中华民国基本上不出口,反倒是在不断的进口这些资源。
北海行政区的养鹿业、养兽业,以及渔业都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特别是渔业基本上都开发了出来。
养鹿业和养兽业的规模则在不断的扩大,成为北海行政区拉动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海行政区、中亚行政区,以及南洋地区的开发中,人口流动非常频繁,中华民国汉人传统生活区域的人口,开始大量的向其他地区迁徙。
此时中华民国已经完成了自汉唐以来,第二次大规模西进和北扩。
昔日的游牧民族,基本上被消灭殆尽,不是被屠杀掉了,就是被安排去开矿,转变成工业人口。
北海、中亚都被中华民国占据,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这两片区域基本上已经是中华民国的永久版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