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德意志帝国灭亡(5 / 7)
投资的重点方向,随着工程机械的出现,不管是铁路还是公路,修建成本都在不断降低,修建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实际上就是交通。
道路就像是一个个血管、脉络,能将养分输送到各个部位,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也主要看运输能力。
中华民国除了让民资贷款修路,还充分的调动其他民资,号召有余钱的民众踊跃投资,从而使钱能够充分的流动起来。
在内部普通运输系统普及起来之后,军方就得修战略铁路。
当全面战争爆发后,以中华民国这种打仗传统,是从来不节约弹药的,对战争物资的需求量很大。
所以当大量兵力集中在一个方向的战场上时,国内的物资要运到前线,这种爆炸性的扎堆,就得有足够多的战略铁路来运输。
因此江渝打算在西北建立四轨铁路,以后甚至可以增加到六轨,并建立一条高速公路出来。
这样等全面战争爆发后,就能将各地汇聚在一起的物资快速运往前线。
至于高速公路这东西,二战时就出现了,希特勒就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出来,不过并不是很长。
中华民国建设这条高速公路也是需要的,这样可以让部队快速的调动,物资也能更快的到达前线。
当战争出现了闪电战之后,战争打的就是速度。
你比敌人更快,你就能赢。
特别是闪电战这玩意,一天就推进五六十公里,已是与传统战争不同了,对付一些小国家,也许一个月战争就结束了。一个月的密集战斗,所需的物资自然是非常巨大的,是没什么时间让你慢慢运的。
……
在全世界的瞩目下,这一年夏末,协约国发动了对兴登堡防线的攻势,经过几个月的空中战斗,德国空军已经是非常疲软了,基本上丢掉了大部分地区的制空权。
当协约国发动进攻时,德国空军基本上被清理出了进攻区域的上空,协约国的飞机掩护着大量战车,如钢铁洪流一般涌向兴登堡防线。
兴登堡防线修得非常坚固,作为此时德国的掌权者兴登堡,最高统帅部的司令,兴登堡自然不会愿意看到以自己命名的防线被攻破,因此倾斜了的大量的资源。
不过堑壕战,已经是落后时代的东西了。
在滚滚洪流中,兴登堡防线最终还是被攻破了,为了攻破这道防线,协约国付出了七十多万的伤亡,而德军只伤亡了不到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