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战争明朗化(5 / 7)
不过美国士兵相比来说好一些,毕竟美国参战时间比较晚。
不过美国大兵的素质并不是太高,不过他们地炮兵战术比较成熟,不像英法炮兵那么傻吊,炮击准备尽然甚至长达一个星期。
美国炮兵,有更加清晰的作战意识。
但是美国在参战之初并没有认真准备,甚至是有点像是做游戏一般,认为自己参战后马上就能结束战争。
只不过后来,中华民国便让协约国栽了大跟头。
现在的美国,算是认真的打起这场战争。
战争发展到了这个时期,变得更加残酷,因为双方都在大规模的使用白磷弹,同盟国在用,协约国也在用。
这种武器,经常造成对方的士兵崩溃而逃。
协约国在春季攻势中,一路又推到了兴登堡防线,这一过程中,协约国付出了六十万人的阵亡代价。
美国政府不得不展开第二次招兵。
由于美国的大量军舰投入对潜艇的打击行动,以及中华民国停止了支持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这一年德国的潜艇部队击沉的商船吨位已经赶不上协约国的制造速度,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宣告失败。
越来越多的美国物资被运到了欧洲战场。
也有更多的美国士兵投入到了欧洲战场上,美国再次动员了一百五十万人,陆军规模达到了四百五十万的恐怖程度。
加上海军两百万人,美国的兵力高达六百五十万人。
650万!
美国的人口也只有9000万左右,大量的劳动力走上了在战场。
单是美国的陆军兵力,就已经与同盟国差不多了。
此时的美国政府是骑虎难下,这场战争对美国来说,一样是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
一旦失败了,首先即将吃到嘴里的利益没有了。而且就连总统什么的,也都得滚蛋下台。
所以美国也是深陷其中。
因为美国的动员,以及物资的大量运达,协约国的胜利基本上已经和中华民国所预计的一般,快要胜利了。
这场战争也快要结束了。
不过在这一年春末,退守兴登堡防线的鲁登道夫在兴登堡的命令下,发动了一次疯狂的反攻。
大量小股部队派了出去,用来袭击协约国的防线薄弱处。
同时大股部队,也出动了飞机、战车,以及大量火炮,对协约国发动狂风暴雨一般的反攻。
就像是回光返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