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悲剧的欧洲00后(4 / 7)
动力去建设可以提高战争潜力的基础设施,以及各种工厂。
等到把白种人干趴下了,再建设高质量的房子,到时候有的是时间,也可以把房子建得很豪华。
而且到了30年之后,就算是现在把房子建得能用80年,甚至更久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到时候肯定还是要拆掉。
因为城市发展是没有定型的,楼房是越盖越高的,三十年前盖的房子,到时候肯定要被淘汰。
倒是城市绿化比较重视,在城市的小区里种了很多树,这些树百年后便可成为参天大树。
这样的建筑模式,在欧美则不完全是这样。美国政府也在盖木板房,但是在其他城市建筑上,则可能会建得质量更好许多。
但是欧美国家,其房地产有基础,不需要像中华民国这样,几乎是全部都要建设。
……
几乎大部分家庭在宋教仁发表全国广播讲话时都在家里打开了无线电收音机,无线电收音机在此时已经很普及了,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架无线电收音机,算是与电风扇一样十分普及的电器。
普通民众们听到宋教仁承诺的永远繁荣,都非常激动。
“如今的中华民国,每个家庭都已经从追求温饱,变成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我在这里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向所有公民承诺。一定在十年内,让绝大部分的家庭都能住上自己的房子,都能买到家庭汽车,并能用上家庭电器。”
当宋教仁做出承诺时,全国各地一片欢呼。绝大部分国民,在这一刻都感觉无比的幸福。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幸福就是苦后的甜。
满清统治下的苦,民国当政下的甜。
有苦才有甜。
永远都是甜,会腻的。
不过这时候的民众,都还没有到腻的时候。
下一轮的苦,便是战争。
当战争胜利,就再次拥有了甜。
就像是天道轮回一样,天因为不断循环,因而可以长久。永远的苦,与永远的甜,都是不可长久的。
而在万里之外的欧洲,此时的欧洲人只有苦,没有甜。
欧洲青年可以说是最悲剧的一代人了。
碰上一战拿着枪走上战场,现在已经打了差不多六年了,比历史上还要悲剧。
历史上一战结束后,没死的这些欧洲青年们又碰上了经济大萧条,大部分失业。接着二战又爆发了,他们只能再次扛着枪走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