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点燃非洲战火(6 / 7)
俄国,经过一个秋季的血拼,红色毛熊终于攻破了白俄政府的乌拉尔防线,双方都损失了不少士兵。
俄国的劳动力再次减少。
这个国家,已经被打得千疮百孔了。
白俄政府为此一直希望中华民国对他们进行援助,中华民国却是无动于衷,根本就不理会白俄政府。
中华民国出兵干涉俄国,那是为了压制红色毛熊。
经过中华民国的武力干涉,红色毛熊一度被压缩到了莫斯科以北,伏尔加河以西,白俄政府也收复了大量土地。
现在白俄政府不断败退,那是白俄政府自己太没用了,不怪中华民国不给他们援助什么的。
回答是这样回答的。
但实际上中华民国卖给了红色毛熊不少军火,军火贸易依旧在中俄之间展开,只不过中华民国是双方的生意都做。
谁有钱,就卖给谁。
中华民国的军火贸易渠道,比美国要多得多。
等于是只要是打仗的地方,以及阵营,中华民国都提供军火贸易。
不管是西欧战场还是东欧战场。
阵营足有四个。
协约国、同盟国、红色毛熊、白俄,都在买中华民国的军火,南美国家也有一些开始购买中华民国的军火。
埃塞尔比亚,也以贷款的方式买了一批中国的军火。
中华民国算是在非洲安插了一个钉子。
在大量军火贸易的背景下,中华民国攫取的财富之多,已远超了美国。
财团因为军火贸易,手上的剩余资本多到吓人。因为国内的生产力就那么多,钱根本花不出去。
剩余资本又开始向附属国输出,附属国的生产力也只有那么多,所以尽管消化掉了不少生意资本,但中华民国的剩余资本在涌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马来西亚、印度之后,还是有一大把。
在非洲,中国剩余资本这一年则是向埃塞尔比亚输出。
埃塞尔比亚摄政王海尔塞拉西主持了埃塞尔比亚改革,重点改革农业、税收、法律、教育这些领域。
中国剩余资本在埃塞尔比亚开了很多矿产,同时为埃塞尔比亚发展了经济作物种植,至于粮食嘛!中华民国可以生产啊!
同时埃塞尔比亚,也开始发展一些初级加工业。
中华民国在埃塞尔比亚也兴建了很多工程,如铁路、公路这些基础设施,使埃塞尔比亚也出现了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