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大生产、大扩军(7 / 8)
就是把炎黄币国际化。
国际化这玩意,没有达到足够条件之前如果去搞,那就会像后世的日元、欧元那样悲剧。
中国此时基本上具备了大部分条件,只要发展些年头,炎黄币国际化不是问题。
……
在整个中国到处都在忙着秋收生产时,造船厂也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军舰制造了。
中华民国此时的民用船只制造能力是380万吨,其中远洋商船制造能力为300万吨左右,其他80万吨主要是生产小型船只、远洋渔船、油轮。
军舰制造能力则依旧是10万吨,中国海军造舰计划是制造70万吨水面军舰,要用七年时间才造的完。
海军的计划是在1923年全部完工下水,给造船厂的时间是五年。
因此财团开始扩充军舰制造能力,5年内这些军舰将全部建造完毕,预计将在1919年将军舰制造能力扩大到18万吨。
海军开始扩大人员规模,首先海军军校扩张,其次扩招水兵,海军兵力加上后勤人员将达到30万。
海军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军费申请,将原先每年2亿元的军费,提高到了6亿元,直接向上腾高三倍。
原先的海军规模不大,2亿元的军费都很够用了,而且还能留下不少钱投入到海军技术研发当中。
现在不一样了,这个计划制定之后,一旦海军装备上这些军舰,军饷、维护、训练、后勤这些环节的支出都随之增加。
中华民国的国防建设的支出,相比如今中央政府的税收来说,还不到20%。
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来说,海军规模实在小得可怜,尽管在亚洲算是最强大的了。
“作为一个版图已经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也跃升,建立一支世界最强大的海军确实很有必要。”宋教仁看着这个计划对袁世凯说道。
“海军的规模是太小了。”袁世凯也深有同感。
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十九世纪长期都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但是却屡战屡败。
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国防,农业经济所创造的经济总量也无法建设起强大的国防。
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国有工业了,而且是大批大批的先进工业。
工业有了,技术有了,钱也有了,版图更是空前的庞大。如果中国建设不起强大的国防,那么现在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早晚都会被洋人抢去。
之前尽管有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