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对俄武力干涉议案(6 / 7)
大战以来,中国能够飞快的崛起,并不费吹灰之力就南拓六千里、北拓六千里,全靠江渝的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尽管反对者也在那里喊着什么不毛之地、寒苦之地,但中南半岛和南洋总不是不毛之地了吧?
而且阿拉伯半岛不是政府出钱买的,而是江渝自己掏钱买的,尽管遭到一些诟病,但却也无从反驳。
俄国远东地区尽管确实是个寒苦之地,但是那里的资源却无比丰富,资源总量比原先未扩张前的中国都还要丰富。
现在毕竟是工业时代了,矿产都很值钱的。
占了那些矿产,就算现在一些矿产不好开发,但多留点东西给子孙后代总是没有错的。
至于什么陷入战争泥潭云云,自欧洲人互掐之后,中国打的战争也不少了,几乎是年年开战,但江渝却把握得很好,没有人中国陷入战争泥潭当中,反而在进行战争的同时,把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来了。
……
此时中国民间舆论同样也是一面倒,人们对于大元帅江渝突然出兵收复丢失的外东北,甚至强悍的把整个俄国远东行政区的6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给占了,感觉惊喜来得很突然。
一下就占了这么多土地,使中国的版图扩充到了2163万平方公里的恐怖程度。平均下来,一平方公里也就30个人。
关内的汉人传统生存区域内的人口还是最多的,中国对外移民才刚开始而已。
很多打下的地盘上,汉人还是很少。
中南半岛和南洋此时成了中国老百姓最热衷的移民地,那里气候虽然热一点,但冬天很舒服,而且那里不缺水,并且物产丰富。
不过很多老百姓都是自发移民的,国家只是鼓励退伍军人移民。同时财团在国内招了很工人前往中南半岛和南洋。
中南半岛和南洋的农业依旧是由土著负责生产。
倒是很多商人在到处跑,此时的中国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催生了很多资本不多,但也有点钱的小商人。
这些小商人多如牛毛,看到商机都能钻进去。
国家的版图快速扩张,必然有很多了商业空白,就算是去那些刚纳入版图的地区开个什么店都能稳赚的。
吃穿住行,到日用等等,大量的商机摆在眼前。
在这个时代,只要商人不是太衰,或者被华东商会打上围剿标签,基本上是亏不了钱的。
就算是那些被围剿的商人,他们的工厂虽然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