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图穷匕见,哀嚎遍野(2 / 4)
,那些民企在一片惨嚎当中迅速的被扫出了市场。
财团逐渐对轻工业产品实现了高程度垄断。
……
侯德榜回国后,正好碰上了民间工业大发展时期,由于他是学化学的,便自己看书琢磨出了洗衣粉配方。
然后在家乡建立了一家洗衣粉制造厂。
结果一举成功,他的洗衣粉在周边极为畅销,甚至远销到了周边省份,最巅峰的时候,侯德榜请了两百多名业务员帮他跑单。
接着侯德榜的厂子又陆续研制出了肥皂、香皂、洗发水等产品,仅仅一年的时间便让侯德榜积累到了一百多万元的资产。
正当侯德榜想要继续大干一场,把厂子规模继续扩大的时候,各种噩耗般的消息传了回来。
首先是制造洗衣粉等洗涤用品的炼油副产品价格上涨了,理由是炼油成本增加。
接着油价也上涨了,铁路运费同样涨了。
这意味着不管是用汽车运输还是用铁路运输,运输成本就都增加了。
接着国家税收也增加了,福利政策更是要彻查。
这意味着总体上,厂子的洗涤产品的生产成本起码提高20%,正当侯德榜也想要提价的时候,一个更大的噩耗传来了。
那些洗涤用品巨头企业的产品竟然丝毫不涨价,部分产品甚至还降价了。
这让侯德榜很是震惊,震惊过后却马上意识到,洗涤用品已经是做不下去了,几大洗涤产品巨头已经开始围剿他们这种‘小厂子’了。
进入这个行业后的侯德榜对于市场份额有过调查,那些巨头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在洗涤用品方面达到了70%以上,另外30%是欧战之后发展起来的小企业。
侯德榜还发现,占据了70%市场份额的巨头企业他们实际上是同有一家公司,尽管看上去分为不同的公司,但都是同一家公司控股的。
到美国留过学的侯德榜明白,这就是垄断企业。
但在中国,垄断方式却比美国的企业家们做得更加高明,垄断者搞出几家不同的公司出来,你说我垄断?市场上明明有竞争嘛!
这不,几个洗涤用品生产巨头打起了价格战。
别人在搞价格上涨的时候,几个巨头之间却搞起了价格大战,尽管价格降得不是很厉害,但声势却是做得十足。
厂子里的股东们面对几大来势汹汹的洗涤产业巨头,都乱成一团,也吵成一团,始终哪不出一个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