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挖坑等东洋国跳(2 / 3)
那个年轻人则在幕后尽情的操纵。在这样的操纵下,中国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却充满灰暗。
此时的局势在宋教仁看来就比较灰暗。
然而站在江渝的角度去看,却觉得这是一场净化和奉献。
这次股灾使得他剿灭了大量非法民族财富管理者,那些地主和中小资本家覆灭了一大片。
而整个国家大部分的财力被集中去修铁路,同时有大量资金掌握在他手中,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中国可以建设更多的工业和基础设施。
阳极而阴,阴极而阳,不管是宇宙还是万事万物,都是遵循这个变化的,如果不主动去适应,结果只会更糟。
循环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正常现象,就像是西方人此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这次大战就是因为工业产能过剩所造成的。
就像是一头大蛇,蛇头吃到了蛇尾。
当世界、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总是要进行清洗的,就像是人的头发长得太长了,总是要定期理一理一样。
没有现在的股灾,哪里会有下一次的繁荣?
至于奉献!这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都需要奉献,没有奉献如何能够追赶上世界各工业大国的脚步?
因此一切的妇人之仁都是不可取的,尽管这场股灾让很多老百姓昔日积攒下来的财产付诸东流。
但又没饿死人!
只是暂时难过一些而已。
也许是因为宋教仁主动承担责任并辞职的缘故,使得各地的罢工罢课的情况好转了很多。
但这并不足以让老百姓把注意力从铁路股票上转移开来。
9月2日,北洋军响应国防军的要求,向山东增派十个师,而国防军十个乙种师也陆续进入山东。
此时的东洋国终于是意识到,如果他们向山东进攻,必然要与中国发生一场战争。
尽管东洋国对陆军和海军的战斗力极有信心,但此时的东洋国只是想要在亚洲地区扩大其势力,并不想过早陷入到战争当中去。
东洋国也知道,这次欧洲两大阵营的大战,将是东洋国向世界扩张的好机会。
因此东洋国见中国不断向山东增兵,本来早已准备进攻山东,却迟疑了起来,开始试探中国的底线。
让东洋国感觉比较正常的是,掌控着山东的江渝表现出了极为激进的态度,不仅向山东大量增兵,而且还公开警告东洋国。
“如果东洋国胆敢在中国的领土上发动战争,那么必然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