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武库与底气(4 / 7)
很少制造口径超过203mm的重型火炮了。
“不错,要尽快形成产能,最少要形成每年300门的产量。”江渝对车间内的工程师们说道。
此时兵工厂已经开始制造204mm重型榴弹炮了,江渝也开始考虑建设重型炮兵师的问题。
二战当中红色毛熊的大炮兵主义还是有一些可取性的,因为对于一个人口、资源庞大的国家来说,用炮弹就能砸死那些资源贫瘠的国家。
当火炮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什么意志、战术都好似成为了浮云。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炮兵主义以非是这个时代的真正主流。
十九世纪是海战的时代,二十世纪却是空战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则是信息战的时代。
没有制空权,就算是再强大的大炮兵主义也没有用。但要想打赢战争,除了要有制空权,同样也要有大量火炮。
炮兵是必要的,但必须有空军保护,否则只能在夜间活动。
因此江渝在考虑成立牵引式重型炮兵师的同时,也在YY着组建自走式重型炮兵师。
自走炮将是未来的主流,因为炮战当中,只有自走炮的生存几率才是最大的。
自走炮的生存能力确实很强,只要有制空权存在,自走炮可以打上几炮就跑,就算是没及时跑掉,等敌人的炮弹砸过来,除非是直接砸中自走炮,否则弹片根本无法破坏拥有薄装甲保护的自走炮。
而且自走炮技术相比战车来说更加简单得多。
战车的重量、装甲厚度都较高,以抵挡其他弹药的撞击。自走炮的装甲只以防护机枪,小口径机炮或者是炮弹近距离的碎片为目的。
战车的战车炮为了贯穿战车装甲,因此火炮炮口初速较高。自走炮则不需要。
战车采取直接瞄准与射击目标。自走炮以间接瞄准的远距离射击为主,有些自走炮并未配备直接瞄准用的瞄准具。
战车不需要强调高仰角射击能力。而自走炮需要。
战车多在前线地段直接作战,往往要应付各种突发战况应变,故车辆性能和炮口灵活度要够佳才有优势。自走炮多在战事中后段进行支援性的间接作战,故只需重视火力,车辆性能和炮口灵活度只要能走且瞄的到就好,要求不高。
自走炮的技术并不复杂,只在于有没有钱投入其中进行研究。
而江渝在自走炮技术方面的研究早就开始了,当江渝来到战车工厂视察时,已经看到从生产车间中送出来的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