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飞机销售(3 / 4)
买回去并非是一堆废铁。”
洋吉利国内阁这才正式下了这笔订单。
德国人也不甘落后,德皇威廉二世也直接向华东集团下了一笔金额为5000万银元的飞机订单,并要求交换技术。
技术交换是江渝最喜欢的方式,此时的中国军工业还未掌握一些尖端的军工技术,于是江渝向德国递交了一份技术交换清单。
德皇威廉二世直接批准了这份交换清单,立即向中国派遣技术人员。
而江渝也向德国派遣飞机制造技术人员,并将德国订单交给德国远华集团生产。
法国见德国下了订单,同样不甘落后,向华东集团下了一笔价值3000万元的飞机订单,随后西美洋国见各国都下了订单,也下了一笔3000万银元的订单。
东洋国政府更加不愿看到中国在飞机制造方面走在东洋国前面,也下了一比2000万元的轰炸机订单。
对于东洋国下的订单,江渝也一样接了。
“光有轰炸机没有用,得有战斗机。”
江渝随后出了一个阴招,不久之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手上又拿到了一份江渝递交的“战斗机”研究材料。
后面还建议德国与华东集团交换战斗机技术,这样一来尽管开战后英法拥有不少战术轰炸机和侦察机,但只要德国拥有足够多的战斗机,就能让那些飞机变成火鸡。
“这个远东小子真是让人惊讶。”威廉二世看完这份研究材料后惊叹道,“不过他要求交换尖端的工业技术,例如钨制刀具技术,却是要好好考虑的。”
这些尖端工业技术是德国工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并不是能轻易交换的。
不过威廉二世考虑到在远东地区扶持一个盟友的重要性,以及战斗机对德国有很大的军事用途。
因此德皇威廉二世随即也同意了这个技术交换要求。
就这样江渝或换或自主研究,迅速的吸纳了西方人的工业制造技术,而在军工技术上也通过与德国人的交换,换取到了重炮制造等尖端技术。
这些技术要自主研究不难,但显然要花不少钱,毕竟像重炮制造实验一次就要用掉不少时间和钢铁,而且经验积累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是直接交换那就简单多了。
华东飞机制造厂此时已经制造出了一种航速在200公里/小时的单翼战斗机,重量仅有1吨,是木制和蒙皮结构,造价十分低廉。而装上了能让机枪子弹与螺旋桨同步的装置后,世界上第一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