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四十九章 出奇制胜(2 / 4)
部队调整部署争取时间。
因为该露部队沿着高速公路前进,而且在到达美日联军的防线之前,京津塘高速公路上没有多少高架桥,也没有河流阻挡,所以该路部队最先与美日联军交火,并且在短暂的战斗之后就突破了由日军二线部队守卫的防线。
正是这场规模不大的战斗,让美军前线指挥官做出了最为错误的决定。
虽然日军没有能够守住战线,但是在战斗中,日军已经发现,反击的东北军没有多少装甲力量,不但缺少坦克,连步兵战车都没有几辆,主要的装甲力量是仅仅配备了大口径机枪的装甲运兵车。
更重要的是,反击部队的战斗力不是很强。
一些幸存下来的日军官兵甚至发现,在反击部队中有不少伤员。
这些信息,都让美军前线指挥官坚信了之前的判断,即第二十六集团军的主力正在杀向美日联军的右翼,而在其他两个方向上,都是担任佯攻的新编集团军、甚至是战斗力非常弱的民兵。
事实上,这个时候,已经有情报表明,正在杀向大张庄的是一支装甲部队。
别忘了,在战场上空,有十多架美军的无人侦察机。别说是坦克战车,就连是分散行动的步兵都逃不过美军的监视网。
问题是,美军前线指挥官没有及时获得这条情报。
主要就是,向大张庄进发的反击部队与向美日联军右翼进攻的反击部队在离开北辰区之后,沿着同一条公路线前进了大约十公里,在永定河南岸才分开,前者强渡了永定河,后者则继续在永定河南岸向东挺进。这个时候,京津塘高速公路上的战斗已经打响,美军前线指挥官已经知道,北上的反击部队只是一支佯攻部队。
当然,凭借完善的战场监视系统,美军前线指挥官还是很快掌握了这一信息。
问题是,先入为主的观点,让美军前线指挥官忽视了这一信息的重要性。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在中国战场上,甄别中国军队的性质,一直是最让美军指挥官头痛的事情。在东北战场上的时候,美军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即很多民兵与新编集团军伪装成主力集团军,让美军指挥官无法准确判断战场局势。在很多场会战中,因为没有办法判断出中国军队主力集团军的部署情况,美日联军吃了不少苦头。
正是如此,美军前线指挥官仍然坚信,那只是一支伪装成了主力部队的民兵。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要知道,大张庄是美军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