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三十五章 坦克大战(3 / 4)
当然,在这场战斗中,双方都没有多少固定火力点。
野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交战距离。
虽然在平原上,只要天气状况良好,依靠现代化的观瞄设备,交战双方都能在数公里外发现对方,即便在夜间,观察距离也在三公里以上。但是在实战中,很少有坦克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开火,一是准确性不够高,二是穿甲能力不够强。
当然,实战中,影响交战距离的因素非常多。
除了恶劣天气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分辨敌我。特别是在夜战中,交战双方主要依靠红外成相设备,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显示出目标的大致轮廓。即便99式与M1系列主战坦克的外形差异非常明显,可是在红外成相仪的显示屏幕上,很那准确分辨。只要距离稍微远一点,就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更何况,在实战中,交战双方都会使用干扰手段。比如坦克手在进入战场之前就会启动防御系统。处于自动工作状态下的防御系统在受到激光照射的时候,就会主动发射烟幕弹或者释放烟雾。因为坦克在开火之前,都得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交战距离,所以很难做到不被对方发现。受烟雾干扰,观瞄设备的探测能力必然大大降低,从而使得交战双方很难在远距离上命中对手。
如此一来,就算重型反坦克导弹的射程在十公里左右,也难以发挥作用。
实战中,坦克的开火距离一般在两公里以内。如果交战双方都是有备而来,开火距离还有可能缩短到一公里之内。
在这个距离上,任何一种步兵战车都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要知道,坦克炮打出的穿甲弹能在一秒钟之内机会一公里内的任何目标,而步兵战车发射的反坦克导弹至少需要几秒钟才能飞行一公里。更何况,在这个距离上,别说坦克炮发射的穿甲弹,就算是步兵战车上的机关炮打出的穿甲弹也能摧毁步兵战车,所以在实战中,步兵战车很少使用反坦克导弹。
这场坦克大战的第一次战斗,就发生在东北军的坦克与美军的骑兵战车之间。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当时一辆99式主战坦克打出的穿甲弹,准确击中了一辆在四公里外的M3骑兵战车。这也成为了这场坦克大战中,有记录的最远摧毁距离。
虽然在接到侦察报告之后,美军立即出动了攻击机,并且呼叫了炮火支援,但是战场过于狭窄,而且美军的坦克部队就在骑兵战车后面几公里处,所以在美军的炮火支援过后,空中打击还没到来,双方的坦克就交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