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三十三章 野外决战(3 / 4)
武,帕特里奇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在第三次南京会战中,帕特里奇总算找到了感觉。虽然没隔多久,但是帕特里奇已经总结出了经验,即在攻坚战中,最重要的不是突破中国军队的战略防线,攻占大城市周边的战略据点,而是打掉中国军队的反击力量。要知道,在前两次南京会战中,东南军能够打退美台联军,主要靠的就是充足的反击兵力。打到第三次南京会战的时候,东南军因为兵力严重匮乏,只能死守南京,没能发起有威胁的反击行动,最终丢掉了南京。
受此影响,从一开始,帕特里奇也盯上了部署在天津的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并且将歼灭这两个主力集团军当成进军北京的主要任务。
毫无疑问,帕特里奇找对了方向。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帕特里奇对进攻行动做了精心部署。
首先,美日联军在唐山集结了四个美军主力师与八个日军主力师团。为了达到牵制东北军的目的,即让极具战斗力的第十五集团军留在北京,无法南下配合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六十五集团军作战,帕特里奇还在承德部署了同等规模的主力部队。当然,帕特里奇的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在天津取得重大胜利之后,在北面开辟第二条主攻方向,从南北两个方向上进攻北京。
这两路部署,都没有什么新奇的。
关键就在中路进攻上。
从部署上看得出来,在这条进攻线路上,帕特里奇也部署了四个美军主力师与八个日军主力师团。关键就是,用与攻打遵化的,只是其中的一半主力部队,另外一半主力部队则留在了后面,充当预备队。看上去,帕特里奇留下预备队,是打算在攻占遵化之后,扩大突破口。事实上,帕特里奇完全可以将这支拥有两个美军主力师与四个日军主力师团的庞大部队用在南面的战场上,与部署在唐山的主力部队围歼东北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如此一来,美日联军就能在天津战场上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
当然,这肯定会对美日联军攻打遵化产生影响。
从战场局面来看,只有在打下遵化之后,美日联军才能杀入天津。原因很简单,不比第十五集团军差的第十六集团军就部署在遵化西边,如果美日联军没能在遵化突破第四十集团军的防线,也就无法牵制住第十六集团军。到时候,罗耀武肯定会让这支非常擅长防御作战的部队火速南下,在遵化南面构筑起一道防线,挡住南下的美日联军。如此一来,从唐山出发的美日联军就很难在天津战场上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