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血火辉煌 第十九章 先南后北(2 / 4)
自然不会高到哪里去。
要知道,打到现在,日军的伤亡数字接近一百万。
也就是说,此时在东北战场上作战的日军,几乎一对一的更换了一遍,真正从日本参战坚持到现在的老兵,恐怕还不到五万人。相对于日军投入的庞大兵力,这点老兵根本就不足以撑起日军的脊梁。
在导致日军战斗力严重下滑的众多原因中,频繁的战事也是其一,而且是主要原因。
虽然频繁的作战行动,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让士兵熟悉战场,获得实战经验,但是过于频繁的战斗,必然产生很多不必要的伤亡,削弱官兵的士气与斗志。别的不说,在维护占领区的时候,日军的伤亡率就比美军高得多,几乎是美军的五倍。排除占领区内,普通民众广泛排日的因素,主要还是日军的素质太差,很多新兵根本不熟悉东北的情况,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占领区的民众相处,结果不但没有能够起到平息民众愤怒的作用,反而成为了影响美日联军形象的负面因素。
受此影响,从二零一四年二月份,也就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后开始,美日联军就逐步合并了占领区,并且统一部署占领区内的巡逻部队,每支巡逻部队都有几名美军,以确保在与当地民众交流的时候,尽量由美军出面。
短暂停战所获得的休整机会,对日军来说更加宝贵。
当然,在此期间,日军还能继续推进编制改革,获得更多的主战装备,让一些缺乏战斗力的二线部队在对付游击队的低强度战斗中获得实战经验。
可以说,既然无法立即攻打北京,那么延迟一段时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帕特里奇就将注意力完全放到了南方战场上。
八月十八日,帕特里奇就向前线作战部队下达了进军南京的作战命令,只是因为还没有拟定好作战计划,所以美台联军没有立即发动进攻。
回到现实中来,攻打南京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前面提到过,虽然东南军的防区缩小了四分之三,但是防区内的兵力密度大大提高,战线上的防御强度也相应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指挥部队撤退的时候,陈必时很有章法,三个方向上的守军都在同一天开始撤退,因此在退下去之后,东南军仍然保持着一条完整的,而且是非常平顺的防线。
必须承认,陈必时的指挥才能确实非常出众,而且对战局的判断非常准确。
虽然在策划战略反击的时候,陈必时从没提到会这么快退守南京,但是在部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