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现实难题(3 / 4)
伤亡的美军官兵将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下,之前积极支持美国政府战争行为的美国人不得不反思,有必要吗?
问题是,箭已离弦,收不回来了。
对美国当局来说,减少战争伤亡,给国民做出交代的唯一办法就是尽快结束大规模地面战争,把战后任务交给盟军。
受此影响,就得尽快让日本增兵,让日军担负起主要作战任务。
为此,美国不但在战略安全保障与东北问题上向日本做出了重大让步,还答应为日本提供更多的军事装备,并且向日本企业免费提供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生产权。当然,在战略原料方面,美国也做出了重大让步。
总而言之,美国当局的目的就是让日军尽快担起重任。
问题是,大规模地面战争还没结束,从中国撤军还遥遥无期,所以美军仍然是战场上的主力,仍然得冲锋陷阵。
八月底,帕特里奇回到华盛顿,参加了由奥康纳亲自主持的战略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奥康纳明确提出了美军的战略底线,即大规模地面战争将在美日联军打下北京与美台联军打下南京之后结束。到时候,美军将逐步将作战任务移交给盟军,只负责后方工作,并且在未来三年之内撤出全部入华部队。
也就是说,帕特里奇得按照这一要求修订战争计划。
正是这场会议,让帕特里奇不得不把重点放在东北战场上。
虽然从战略局势上来看,进军南京要比进军北京容易得多。按照帕特里奇的估计,只要投入十个美军师与五十个台军旅,美台联军就能在一个月之内攻入南京,而占领南京也最多只需要一个月。但是按照奥康纳的要求,占领南京不会是战争的终点,只有占领北京才能宣告战争结束,而进军北京所需的时间肯定不止两个月。
更重要的是,北京才是中国的首都。
也就是说,只有打下北京,才能打垮中国军队的士气,从而降低进军南京的难度。如果首先打下南京,只能使中国军队死守北京。到时候,美军必然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有可能遭受失败。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帕特里奇提出了让日本尽快增兵的要求。
得到总统的亲口保证之后,帕特里奇返回前线,开始策划下一轮进攻行动。
正如罗耀武预测的那样,帕特里奇并不打算强攻朝阳与葫芦岛市。原因很简单,因为没能及时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已经在正面防线上做好了防御部署,强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