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一百零七章 转移重点(1 / 4)
帕特里奇看准了时机,可是在先南还是先北的问题上,他也拿不准。
虽然帕特里奇并不在意陈必时与罗耀武的生死,如果让他选择,他也希望这两个强劲对手死在自己人手里,但是这些天下来,帕特里奇也隐约感觉到,陈必时与罗耀武倒霉,很有可能与CIA的秘密颠覆行动有关。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服部留名阵亡后,美国联邦政府派了一支秘密调查团过来,要求帕特里奇协助调查。
服部留名与美国联邦政府有什么关系?
屁关系没有,他是日本将军,又不是美国人。
就算要调查,也是日本政府的事情。
美国联邦政府这么积极干嘛?
调查归调查,反正不用帕特里奇亲自过问,他也没放在心上。只是到这个时候,他必须订下总体战略,既到底是先打南面,还是先打北面。
按照之前的计划,肯定是先打南面。
陈必时倒台,虽然王虞珉的能力也不错,不比陈必时差多少,但是新任司令官还没有融入前线部队,加上陈必时事件造成的影响,东南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没有战心,正是进军南京的大好时机。
让帕特里奇有点措手不及的是,罗耀武跟着被招回北京。
这下,东北战场上也出现了重大转机。
从长远看,东北战场肯定比东南战场重要,因为要按照奥康纳的宣言,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就得推翻中国政权,也就得打下北京。
从东北进军北京,显然要比从南往北打容易得多。
这不是帕特里奇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是有历史与现实根据的。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就没有哪个朝代从南往北打胜过。从现实来看,北上进军要跨越长江、淮河、黄河等多条险峻河流,或者绕道关中地区,不管走哪条线路,都不会非常顺利。
从北往南打,则要方便得多。
在东北取胜后,只要突破山海关就能进军北京,只有一道天险。
事实上,这也正是帕特里奇订下的整体战略。在南面大,主要就是扶持台湾政权,让台湾当局成为正统,最高目的就是占领南京,控制江南地区。
达到这一目的之后,美军就将向东北增兵。
到时候,美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速运转,大规模调遣兵力不会有多少困难,而中国军队仍然得两线作战,大规模调整战略部署显然不可能。
问题是打到这个时候,南京已经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