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七十五章 攻守易势(4 / 4)
十五集团军与第三十九集团军都在丹东方向上作战,只要向庄河方向上转移,美军就会调整部署。到时候,哪怕是集中五个集团军也不见得能够一口气吃下两个半美军师与三个韩军集团军。
如果考虑到几个主力集团军的状态都不怎么样,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实际上,从一开始,也就是叶振邦提出东西夹击的作战想法时,罗耀武就知道,歼灭美军主力部队的难度太大了。
这一战,只能向韩军下手。
这也是罗耀武在此之前犹豫不决的原因。
主要敌人是美军,而不是韩军。就算有把握干掉一个韩军集团军,甚至能够在此基础上打残另外一个韩军集团军,可是这会对美韩联军造成多大影响?
没有意义的话,歼灭再多的韩军都没用。
结果叶振邦那句“此消彼涨”化解了罗耀武的心结。
东北本来就是次要战场,美军投入的兵力非常有限。第二机步师被打残、第四步兵师全军覆没之后,美军的战斗力大大降低,很多时候不得不让韩军去堵枪眼,不然也不会在攻打丹东的时候,把A集团军赶前线。
打残韩军不是没有意义,而是有很大的意义。
真能歼灭一个韩军集团军,就能迫使美军大举增兵,从而降低东南方向上的压力。
如果能够迫使韩国退出战争,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明确了这个目的,罗耀武就知道该怎么打了。
当然,兵力优势仍然在敌人手里,毕竟韩军两个集团军有三十多万人马,而他投入的两个集团军还不到十万人。
只是打韩军,罗耀武有绝对把握。
最重要的就是战场主动权,而要获取主动权,就得让美军由攻转守。
主攻方向不明,正好起到了这个作用。
随着美韩联军转入防御状态,总攻也就顺理成章的开始了。
主力仍然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罗耀武知道第十五集团军不是打进攻的料,也就没有让嫡系部队逞能。
让第三十九集团军打主攻,还利用了姚万平被炸伤产生的影响。
此时的第三十九集团军是求战心切,恨不得把敌人生吞活剥,哪会手下留情?